最近是不是总感觉身体沉沉的,没干什么都累得不行,还发现体重悄悄上涨,照镜子一看舌苔白腻,舌边还有齿痕,这多半是脾虚湿气重搞的鬼。

脾虚湿气重什么原因?

在中医里,脾是负责运化水湿的重要脏腑。

你可以理解为:脾就像是身体里头的“水管工”,它负责把我们吃进去的水分、营养运送到该去的地方,也负责把不该留着的湿气、水分往外排。

湿气重会表现出哪些症状?生活中常见的几个信号你可以对照看看:

•早上起来舌苔白腻、口中发黏;
•身体感觉沉重、四肢酸软;
•经常犯困、没精神、头脑不清楚;
•面色发黄或发暗、皮肤出油;
•女性易出现白带多,男性则容易湿疹、脚气;
•大便黏腻、排不干净。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表示,这其中,脾虚是导致湿气难以排出的根源。一旦脾功能弱,体内水分运化功能就差,湿气就会长期滞留。

湿气重怎么调理?

有人问,那体内的湿气该怎么排出呢?

就像《黄帝内经》中描述的那样:“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从脾入手,掐断生湿的根源,再除湿!不可直接除湿。

脾胃虚、湿气重要做到这三点

1、坚持泡脚

坚持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脚上的经络,发汗排湿,促进血液循环,温养脾胃,促进消化吸收。

2、坚持运动

脾主运化,脾虚运化气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运动可以改善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脾主运化,调理脾胃。

3、中医诊疗与外治结合

中药调理是去除湿气、强健脾胃的重要手段。此外,还可以搭配拔罐、艾灸、针灸等外治疗法。

茯苓是一味健脾利湿药,也是一味药食同源的药材。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茯苓,味甘平,主胸胁逆气,恐悸,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茯苓的第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功效,就是健脾利湿

脾为人体内津液的正常运行提供着动力,脾气充足体内津液才能正常运行,不会成为一潭死水的湿气,所以健脾则可利湿。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表示,对于脾胃虚弱比较明显的,食欲差、空腹时易出现腹满、肢体乏力、疲倦等症状比较突出的,可以配伍党参、白术来增强健脾补气。比如常常用于脾胃虚弱,脾虚不能运化水液导致乏力食欲不振、腹满、舌胖大的四君子汤(茯苓、党参、白术、甘草)中既用了茯苓、白术健脾祛湿,还配伍了党参、甘草补脾。

医案

患者,女,45岁。

自诉:食欲不振,大便溏泄一月有余,偶尔还会有胸闷腹胀的感觉,并且近期出现月经量少,经色淡红等症状。

中医诊断:脾虚湿盛证。

治法:健脾渗湿。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应用。

予猪苓 茯苓 阿胶珠 泽泻 当归 地黄 麦冬 白芍 乌梅 黄芪,7剂 一日两次 水煎服。

二诊:服药一周后,患者反馈食欲有明显改善,有饥饿感,大便也已正常,疗效非常明显。不过还是决定复诊,听从医生嘱托,持续稳固,实现彻底的健脾祛湿。

专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