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感觉喉咙里有痰,多到吐不完?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可能是体内“痰湿”在作祟!

痰是怎么形成的?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中医认为,痰由湿气转化而来。当湿气在体内长期淤积,逐渐凝结,并与体内代谢废物结合,便形成了“痰湿”。痰湿是身体水液代谢障碍的产物,若不及时调理,会引发诸多不适。从生活角度看,饮食不节、缺乏运动、作息紊乱等,都可能加重体内湿气,促使痰的形成。

痰湿重有哪些症状?

1.身体困重:如裹湿衣,四肢乏力,晨起尤甚。

2.舌象异常:舌体胖大、边缘齿痕,舌苔白腻或黄腻。

3.痰多咳嗽:痰色白黏或黄稠,咽部异物感,反复清嗓。

4.头面油腻:头发易出油,面部痤疮,眼睑浮肿。

5.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大便黏马桶。

6.情绪低落:痰蒙清窍,易出现头晕、嗜睡、胸闷抑郁。

陈顺涛主任提醒:若符合3条以上,需警惕痰湿体质,长期不调可能诱发高血压、脂肪肝、结节等疾病!

痰多中医怎么调理能化痰?

都说百病皆由痰作祟。现代人百分之九十的病都与痰湿有关,痰湿不仅让我们变得油腻,还会严重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针对于痰湿病症的治疗,宋代《和剂局方》里就有一妙方,不仅便宜,而且功效也十分奇特,有着“化痰第一方”之称,这个方剂就是二陈汤,大家在生活中若是出现了胃气不舒、咳嗽痰多等痰湿困脾病症,那么一般都可以用这个方剂来加以调理。

二陈汤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

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

陈皮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陈皮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陈皮、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陈皮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医案

患者:秦女士,42岁。

主诉:反复咳嗽痰多1年,痰白黏难咯,晨起加重;

初诊:胸闷腹胀,大便黏滞,舌苔白厚腻,脉滑。

中医辨证:脾虚痰湿证。

开方:二陈汤加减;加紫苏子10g增强化痰平喘。

结果:服药3天后,痰量减少,咳嗽缓解;连续调理2周,舌苔转薄白,大便成形,体重减轻3斤。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