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又被咳醒,咽痒如蚁爬、胸闷似压石,止咳药换遍却越咳越凶……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提醒:这种夜间加重、干咳无痰的顽固咳嗽,可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在作祟!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外邪侵袭:中医认为,风邪为百病之长,当人体正气不足时,风邪易挟寒、热、燥等邪气侵袭肺系。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频繁,寒邪或热邪趁机而入,导致肺气失宣,引发咳嗽。若风邪长期伏藏于肺,缠绵难愈,就可能发展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2.肺脾虚弱:肺主气,司呼吸;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肺气虚弱,卫外功能减弱,易受外邪侵犯;脾气虚弱,则运化失常,水湿内生,聚湿成痰,上贮于肺,阻塞气道,影响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从而诱发咳嗽。长期肺脾虚弱,使得气道敏感性增加,成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内因 。
3.情志失调:情绪波动过大,如长期焦虑、抑郁、愤怒等,会影响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中医讲 “肝主疏泄”,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木火刑金,灼伤肺津,引起咳嗽。现代研究也表明,精神因素可通过神经 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增加哮喘发病风险。
4.过敏体质:从中医角度看,过敏体质多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这类人群体内常存在伏痰,当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时,就像 “触动开关”,引发伏痰上扰气道,导致气道痉挛、咳嗽不止,这也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的常见诱因。
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怎么治疗?
陈主任表示,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属"风邪犯肺、寒饮内伏"。可以用一个古方射干麻黄汤治疗,这个方子针对风寒夹饮型CVA(咽痒即咳、胸闷气喘)疗效显著。
射干麻黄汤由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大枣、半夏、五味子组成。
方中麻黄宣肺温肺,化饮散寒,止咳平喘,开达气机;寒饮结喉,以射干泻肺降逆,利咽散结,祛痰化饮,其为君药。寒饮内盛,以细辛温肺化饮,温宣肺气;肺主宣降,以款冬花宣肺化饮止咳;紫菀泻肺止咳,降逆祛痰,温化寒饮,调畅气机,与款冬花相配,一宣一降,调理肺气;痰饮蕴结,以半夏醒脾燥湿化痰,温肺化饮,利喉涤痰;生姜降逆化饮,畅利胸膈,助半夏降逆化痰,共为臣药。肺气上逆,以五味子收敛肺气,使肺气宣降有序,兼防宣发降泄药伤肺气,为佐药。大枣补益中气,生化气血,滋荣肺气,为佐使药。诸药配伍,以奏温肺化饮,下气祛痰之效。
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灵活加减。如咳喘剧烈,可合三子养亲汤,以增强其止咳化痰之功;有热者加柴胡、黄芩;痰湿重合二陈汤;肺主气、主宣降;肾主纳气,二者共同完成人体吸吸功能。若久病或肾虚,必影响纳气功能,可以配脾功方加功劳叶,仙灵脾,菟丝子以增强补肺益肾之力,有事半功倍之功。
医案
患者:刘先生,55岁。
主诉:反复咳喘二十余年,近半年来症状加重,咳嗽气喘,胸闷,痰多,动则加剧。曾在某三甲医院诊为冠心病,支气管哮喘,住院治疗后上述症状虽有好转,但仍胸闷,气喘,痰多,面部浮肿,头晕。
初诊:脉沉细,舌淡,苔白而滑腻,口不渴,有冠心病。
开方:瓜萎薤白半夏汤合真武汤。
方药:瓜蒌实大者1枚,薤白10g,法半夏20g,厚朴10g,枳实10g,茯苓20g,白术10g,白芍10g,附片(先煎)20g,生姜10g,5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吃完药后面部浮肿已基本消退,头晕好转,但仍胸闷,咳喘,考虑再三,应属寒饮郁肺之症,故用射干麻场合脾功方以肺肾兼颀,麻黄心脏病患者虽慎用。
方药:射干10g,蜜麻黄8g,细辛5g,,款冬花10g,五味子10g,生姜10g,大枣20g,紫菀10g,功劳叶20g,淫羊藿10g,菟丝子2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
结果:吃药3剂后有明显效果,7剂吃完后已完全康复,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