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这个看似平常又容易被误解的疾病,近年来在社交平台上被反复提及。“这是老年病吗?为什么才30岁就得了?”
带状疱疹是什么?会传染吗?
带状疱疹是指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多呈带状排列,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多发生于腰肋部,皮损色红,带状分布,故中医文献中又称“缠腰火丹”、“蛇丹”等。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多发于成年人,老年人病情尤重。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丘保润表示,带状疱疹典型临床表现为面部或身体单侧的疼痛性皮疹,早期会有灼烧痛、刺痛或瘙痒等征兆,至多14天后出现水疱,7-10天结痂,2-4周内消退,少数患者还会出现皮疹全身播散,并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
带状疱疹具有一定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水疱内的液体传播,患者出现水疱时,水疱液中含有大量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的痛有多厉害?要痛多久?
带状疱疹的“痛”令人胆怯,一般分为4个阶段。
前驱期疼痛:约70%-80%的患者会出现,多发生于后续皮疹出现的部位,表现为灼烧样、电击样、刺痛或跳痛,可影响睡眠。
急性期疼痛:如灼烧、电击、刀刺般。
亚急性期疼痛:皮疹出现后30天到90天的疼痛。
慢性期疼痛:皮疹出现后持续超过90天的疼痛,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约10 - 30%的患者会出现,30% - 50%的患者疼痛时间超过1年,高龄、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出现 。
中医怎么调理?
中医认为诱发蛇串疮的因素主要有感冒、过度劳累、情志失调、外伤等。
1.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蕴集;或形劳伤脾,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蕴毒;或内有肝火湿热兼感毒邪,致使湿热火毒循经外发肌肤而发病。
2.邪阻经络,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疼痛。年老体弱者气虚血行不畅,患处气血凝滞,经络阻塞不通,以致疼痛剧烈,持久不能缓解。
总之,蛇串疮初期以湿热火毒为主,后期则为正虚血瘀兼夹湿邪。
辨证论治
1、肝经郁热型
症候:皮损鲜红,灼热刺痛,疱壁紧张,伴有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大便干燥或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泻肝火,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g,黄芩15g,车前草20g,栀子15g,泽泻10g,生地30g,大青叶15g,连翘15g,元胡15g,川楝子10g。脓疱者加茵陈、蒲公英、野菊花,血疱者加水牛角、丹皮,疼痛剧烈者加三七粉、乳香。
2、脾虚湿蕴型
症候:皮损颜色淡红,水疱松弛,疼痛不适,伴有纳少、腹胀、大便不成形,舌质淡胖或淡红,苔白腻,脉沉缓或滑。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茯苓15g,生白术10g,陈皮10g,厚朴10g,大青叶15g,生薏米30g,泽泻10g,元胡10g,车前子15g,生甘草10g。发于下肢者,加木瓜、牛膝、黄柏;大便不成形者,加砂仁、木香。
3、气滞血瘀型
症候:皮疹减轻或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可放射到附近部位,重者可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如数月甚至数年,舌质黯,苔白,脉弦细。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活血散瘀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15g,鬼箭羽15g,元胡10g,川楝子10g,地龙10g,木香6g,陈皮10g。年老体弱者加生黄芪、太子参;眠差者加远志、酸枣仁、煅牡蛎。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人一方,如果你也有上述困扰,可以咨询专业中医专家,帮你辨证调理,保护你的隐私,解决你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播中医诊治思路,不作为用药指导。具体用药请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