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人正经历“痘痘劫”,熬夜备考、火锅烧烤、压力山大...脸上红痘脓疱此起彼伏,痘印如影随形,中医如何治疗?

青春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南昌贡方堂中医皮肤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中医称青春痘为痤疮,其发生绝非简单的皮肤问题,而是内在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肺、脾、胃、肝、肾),导致湿热、痰瘀、热毒蕴结于肌肤的结果。常见病因有:

肺经风热,熏蒸颜面: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外感风热之邪,或体内积热上攻于肺,肺热熏蒸,蕴阻肌肤,表现为颜面、前额多见红色丘疹、粉刺,可伴痒痛、口干。

肠胃湿热,上蒸头面:过食辛辣油腻、甜食、烧烤,或饮酒无度,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生,循经上犯头面、胸背。症见皮肤油腻、红肿脓疱、结节囊肿较多,常伴口臭、便秘、舌苔黄腻。

肝郁化火,气滞血瘀:学习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畅导致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或女性经前肝经气血壅滞,火气上炎。此型痘痘常随情绪、月经周期波动,多生于面颊、下颌,色暗红,易形成硬结、囊肿、深色痘印,伴烦躁易怒、胸胁胀闷。

冲任失调(多见于女性):肾气不足或后天失调,导致女性月经前后或经期气血阴阳失衡,虚火或瘀滞上扰,引发或加重痤疮,多与月经周期相关。

痰瘀互结,缠绵难愈:病程日久,热毒、湿热未清,与痰湿、瘀血相互搏结,阻塞经络,形成顽固的结节、囊肿、瘢痕疙瘩,痘印深暗难退。

青春痘痤疮中医怎么调理治疗?

针对痤疮复杂多样的成因,陈顺涛主任在临床实践中,尤其推崇并灵活运用由国医大师传承改良的经典验方——消痤汤。此方集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健脾利湿、疏肝散结于一体,针对痤疮的核心病机(热、毒、湿、瘀)进行多靶点干预,疗效显著,尤其在改善炎症性丘疹脓疱、预防囊肿形成、促进痘印消退方面效果突出。

消痤汤核心组成与功效解析:

1.清热解毒,直折火势: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为治疗疮痈肿毒的要药,消除肌肤红肿热痛。

黄芩、栀子:清泄肺胃及三焦之实热火毒,燥湿泻火,尤其善清上焦头面之热。

2.凉血活血,祛瘀散结:

赤芍、丹参:凉血活血,祛瘀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暗沉,预防痘印形成,促进已有痘印淡化。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对于肝郁化火型痤疮及形成的结节、囊肿效果尤佳。

3.健脾利湿,清化根源:

生薏苡仁、茯苓: 健脾渗湿,清热排脓。湿去则热孤,并能减少皮脂过度分泌(中医认为与湿相关)。

4.疏肝理气,调和气血(酌情加减):

柴胡、郁金: 对于情志不畅、肝郁明显的患者,加入疏肝解郁之品,调畅气机,防止郁而化火化瘀。

加减妙用:

肺热偏盛(丘疹粉刺多,色红):加桑白皮、枇杷叶、薄荷。

胃肠湿热炽盛(脓疱多,油光满面,便秘):加黄连、蒲公英、生大黄(后下)、茵陈。

痰瘀互结(结节囊肿顽固,痘印深紫):加浙贝母、皂角刺、桃仁、红花,或合用海藻玉壶汤之意。

肝郁血瘀明显(与情绪、月经相关,色暗):加香附、益母草、玫瑰花、当归。

阴虚火旺(口干舌燥,舌红少苔):加生地、玄参、知母。

痘印明显(色红或暗):加强活血化瘀散结,如加三棱、莪术(量宜小),或配合外用祛印药膏/面膜。

脓已成未溃:加穿山甲(或替代品如王不留行)、白芷托毒排脓。

医案

患者:刘先生,19岁,大学生。

主诉:面部反复长痘3年余,加重半年。面颊、额头、下颌密集红色丘疹、脓疱,油脂分泌旺盛,部分融合成硬结,按压疼痛,遗留大量紫红色痘印。自觉口干口苦,大便粘滞不爽。

初诊: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辨证:属肺胃热盛,兼夹湿热瘀阻。

治法:清肺胃热,解毒利湿,凉血活血散结。

方药:消痤汤加减。

方药:金银花15g,连翘12g,黄芩10g,栀子10g,赤芍15g,丹参20g,夏枯草15g,生薏苡仁30g,茯苓15g,蒲公英15g,茵陈12g,皂角刺6g,生甘草6g。 14剂,水煎服,早中晚3次服用。嘱其严格忌口辛辣油腻甜食,保持大便通畅,勿挤压痘痘。

二诊:服药14天后,新发痘痘明显减少,原有脓疱大部分消退,红肿减轻,油脂分泌减少,大便通畅。舌苔转薄黄。原方微调(减蒲公英、茵陈量),加入浙贝母10g加强散结,继续14剂。

三诊:炎症基本控制,偶有一两颗新痘,硬结变软缩小,紫红痘印颜色变浅。调整处方,以凉血活血、化瘀散结、淡化痘印为主:丹参20g,赤芍15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6g,生薏苡仁30g,茯苓15g,夏枯草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14剂。

结果:面部痘痘基本未再新发,痘印显著淡化至接近肤色,皮肤状态稳定,自信心恢复。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