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40岁以上的人士,都曾吃过“骨刺”的苦。那么,长了骨刺怎么办?
什么是骨刺?
骨刺是骨质增生的俗称,也称为“骨赘”。它是发生在关节的边缘、末端,呈唇样的骨骼增生物,一般常见于中老年人。
为什么会形成骨刺呢?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关节周围与软组织接触的地方会因长期承受压力,造成软骨的磨损与破坏,从而刺激骨膜的增生,逐渐在骨骼边缘形成唇样的骨性突起,这样就形成了骨赘。骨赘的形成是人体骨骼老化过程中的一种自然退化的现象。
好发部位:活动频繁及负重的关节,如腰椎、颈椎、膝关节、脚跟等,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的生理退变现象。
骨刺为何会引起疼痛?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表示,“骨刺”的形状,其实并不像它的名字中的“刺”一样,更多的是光滑的、鳞片状的,不会“扎”到肉里。
它既有骨头的成分,也有软骨的成分。
所以,绝大多数的“骨刺”其实并没有什么症状,只有少数中老年人可能会造成神经受压,引起活动不便和疼痛。
而骨刺之所以会引起疼痛,是因为骨刺会刺激周围肌肉、韧带、神经等组织,产生红肿、发热、疼痛、麻痹。
到了后期会出现关节变形、肌肉无力等症状,也就是医学上说的“骨关节炎”。
中医学认为,骨刺与外伤、过劳、瘀血、肝肾血虚、骨质增生等因素有关。在治疗和管理骨刺时,中医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这些方法旨在恢复身体的平衡,缓解症状。
《外伤科学》有一味骨质增生丸,被很多医家照搬或加减采用。
方以熟地、鸡血藤、淫羊藿等配伍,共治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病,关节间游离体,骨刺,足跟痛,以及筋骨受伤后未能很好修复,而致经常性痠痛者。
骨刺通常就是骨质增生,可见于人体任何部位的负重关节,以颈椎、跟骨、腰椎、膝骨关节最为常见。
患处疼痛,伴酸胀麻木。如跟骨骨刺每在初立、初走时剧痛难忍;颈椎骨刺可引起颈、肩、臂、背部放射性疼痛,头痛、恶心、眩晕、猝倒。
来看看骨质增生丸如何对付这些症状:
熟地黄二两,鸡血藤一两五钱,骨碎补一两五钱,肉苁蓉一两,鹿衔草一两,淫羊藿一两,莱菔子五钱。
此方明眼人一看,便知以补肝肾药居多,由于肝主筋,肾主骨,这样的配伍方式,既可使骨质得到物质的填充而修复,又能使经络畅通而改善症状。
同时,骨质病变有一个特点是血瘀,所以养血活血药的使用也是要点。
补肝肾药:熟地、鸡血藤、骨碎补、淫羊藿、鹿衔草;养血药:熟地、鸡血藤、肉苁蓉;活血药:鸡血藤、莱菔子;
医案
王某,男,54岁。
主诉:腰痛2年多。无明显诱因,不能久坐,平卧翻身困难,尤其晨僵较明显。
诊查:脊柱腰段生理弯曲减小,腰活动轻度受限,腰肌略紧张,腰1~5棘间及棘旁均有压痛,直腿抬高试验(-)。X线摄片(9802号) 显示:腰1~5 椎体后缘均显唇样增生改变,第五腰椎骶化。脉虚弦,舌苔薄白。
诊断:增生性(退行性)脊椎炎、第五腰椎低化。
辨证:此系肝肾两虚,筋骨失养而退变,又兼经络(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不畅。
治法: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
处方:熟地黄30g,淫羊藿20g,肉苁蓉20g,骨碎补20g,鸡血藤20g,鹿衔草20g,莱菔子10g。制成浓缩丸,每次服5g,每日2-3次,嘱服2周。
复诊:5月5日。服药2周,腰痛减轻,晨僵缓解,按原方再服2周。
三诊:患者自述腰已不痛,有时酸楚,晨僵显著好转。嘱继服药4周。诸症悉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