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天狂吹空调、猛炫冷饮西瓜,结果肚子冰冰凉,胃痛腹泻还找上门?

如果你频繁跑厕所,一天内超过 3 次,马桶是不是快要坐不稳、感觉没力气?那就要警惕腹泻问题了。

腹泻不分大江南北,也不惧于高温炎热。

即使在夏季,也有不少天南海北的朋友因为食物刺激、药物、过敏等原因,更或是肠胃功能异常、炎症、中毒等原因,腹泻后,在马桶旁顾影自怜。

腹泻不一定是小毛病,不可忽视。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常导致腹泻症状更是会反复发作,甚至与患者纠缠至数年。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表示,中医学称这种病症为“泄泻”,多由于脾胃虚弱、湿气过盛所导致,所以在治疗上常常以健脾祛湿为法则。

《重辑严氏济生方·大便门·泄泻论治》曰:“《素问》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邪气留连,乃为洞泄。”论中指出,中湿、感寒、暑热或七情内伤,均可导致泄泻。所列方剂有胃风汤、加味五苓汤、火轮丸、戊己丸、白术附子汤、四柱散、六柱散、加味治中汤、禹余粮丸等。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所有慢性肠胃病最经典的经方,几乎所有的胃病治疗,都离不开半夏泻心汤的影子。

这个方子呢,张仲景用它来治疗心下痞满。心下是心以下,胃周围,痞是堵塞,就是中焦脾胃有团东西堵在那里,引起的胃痛、胃胀、反酸、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症状,这就是古代所说的痞症,只要把这个痞满疏通开来,其他症状就全部消解了。

半夏泻心汤:半夏15克,黄芩、干姜、人参(党参)、炙甘草各9克,黄连3克、大枣4枚。

用黄连、黄芩去除胃里的火气,用干姜暖脾胃,去胃中寒气。

黄连、黄芩都是苦寒之药,干姜呢大辛大热,这样的用药思路,中医叫辛开苦降,就好像一个被捆绑的人,必须双手双脚同时用力,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才能挣脱出来。

黄连、黄芩让胃气往下降;干姜让脾气往上升,一升一降,脾胃的气机就恢复了,就能主动干活了。

半夏的作用在于把胃里面的痰饮以及痞块化掉,然后以摧枯拉朽之势一路往下降,从胃降到小肠,从小肠降到大肠,最后以大便的形式排出去。

这四味药属于主动出击,把胃里面的寒气清一清,把胃里面的火气清一清,再把痰饮痞块清一清,这样就把困扰脾胃的三大杀器通通解决了。

李某,男,24。

主诉:反复稀便3年,加重伴便次增多1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平素卧时贪凉,嗜食冷饮,3年前夏季饮食冰饮后出现大便稀,日4~5行,伴低热,腹痛,反酸,纳食减少,自行服用抗生素后缓解,后稀便反复发作。

现症:黎明时脐周疼痛,泻后痛减;肠鸣泄泻,日6~7行,遇寒或情绪不佳时泄泻加重,完谷不化,矢气频繁;形寒肢冷,形体消瘦,舌淡胖嫩有齿痕,舌苔白腻稍厚,脉沉细弱。辅助检查:胃肠镜示非萎缩性胃炎

西医诊断:泻泄。

中医诊断:泄泻(肝郁脾虚,阳虚寒凝)。

治法:疏肝理脾,温阳散寒,固肠止泻。

方剂:自拟神君痛泻加减。

补骨脂15g,肉豆蔻15g,吴茱萸6g,五味子10g,党参15g,茯苓30g,苍术10g,炙甘草6g,炒防风10g,炒白芍30g,炒白术10g,陈皮15g。7剂(每日一剂,早晚煎服)。另嘱患者清淡饮食,忌生冷辛辣刺激等物。

二诊:服上药后腰畏寒肢冷明显改善;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始成形。黎明泄泻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