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鼻炎患者来说,每一个季节变换都是一场考验。鼻塞、流涕、打喷嚏、头晕脑胀……这些症状是否已成为您生活的“常态”?为何鼻炎总是反复发作,难以断根?
鼻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指出,中医将鼻炎、鼻窦炎归为“鼻鼽”、“鼻窒”、“鼻渊”的范畴。其发病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内因(脏腑功能失调)与外因(外邪侵袭)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因:风、寒、热、湿侵袭
外界的风寒或风热邪气,乘虚侵袭人体,首先犯肺。肺开窍于鼻,邪气壅塞鼻窍,导致肺气不宣,鼻窍不通,发为鼻塞、流涕、喷嚏。这是鼻炎发作的直接诱因。
内因:肺、脾、肾三脏虚损(根本原因)
肺气虚寒,卫外不固:肺主皮毛,司呼吸。若肺气虚弱,则卫表不固,像城墙有了缺口,无法有效抵御外邪(如花粉、尘螨、冷空气)的入侵,从而引发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
脾气虚弱,湿浊内停: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湿。饮食不节、贪食生冷会损伤脾胃。脾虚则运化无力,水湿停滞,积聚成浊,上犯鼻窍,则鼻塞、流浊涕不止,缠绵难愈,常见于慢性鼻炎、鼻窦炎。
肾阳不足,温煦失职:肾主纳气,为人体阳气之根。久病耗伤或先天不足会导致肾阳亏虚,无法温煦肺脾。肺失温煦则鼻窍寒冷,脾失温煦则水湿泛滥,导致鼻炎症状遇寒加重,常年不愈。
鼻炎的常见症状,您中了几个?
过敏性鼻炎(鼻鼽):阵发性鼻痒、连续打喷嚏(数个甚至数十个)、流大量清水样鼻涕、鼻塞、嗅觉减退。
慢性鼻炎(鼻窒):长期、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鼻涕粘稠不多,遇寒冷加重,可伴有头昏头痛。
鼻窦炎(鼻渊):鼻塞严重,流黄稠脓涕、量多、有腥臭味,伴有前额、眼眶或面颊部胀痛(即头痛),嗅觉明显减退甚至消失。
鼻炎中医怎么调理治疗效果好?
面对鼻炎“反复治、治反复” 的难题,陈顺涛主任有自己的 “调理心得”,擅长从 “脏腑根源” 调理鼻炎,他认为:“鼻炎不是单纯的‘鼻子病’,而是身体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只有通鼻窍、调脏腑,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复发。”
而他临床中最常用的“武器”,就是经过辨证加减的 “苍耳子散”。这一方剂在中医里是调理鼻病的经典方,陈医师结合南昌地区潮湿、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以及患者的体质差异调整药材,对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都有很好的效果。
苍耳子散由白芷、薄荷、辛夷、苍耳子4味中药组成。
方中苍耳子(炮制后使用)辛温,归肺经。善通鼻窍,祛风止痛,是治疗鼻渊头痛的要药。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其性辛香走窜,上行头面,能引诸药直达病所,是通窍的“引路药”。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排脓。既能助苍耳子、辛夷通窍,又能缓解头痛,对于鼻窦炎引起的头痛效果尤佳。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用其清凉之性,可制约方中其他药物的温燥之性,并能疏风清热,对于风热证型的鼻炎尤为适宜。
加减妙用:对于肺气虚寒者,常合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以益气固表。对于肝胆湿热、鼻涕黄稠者,常合龙胆泻肝汤以清利湿热。对于脾气虚弱、涕白量多者,常合参苓白术散以健脾化湿。对于头痛剧烈者,可加川芎、菊花以增强祛风止痛之功。
医案
患者:付先生,25岁。
主诉:患过敏性鼻炎5年余,每逢春秋换季或接触冷空气即发作。症见鼻痒难忍、喷嚏连连、清涕如水,严重鼻塞,夜间需张口呼吸,伴有头晕、乏力,严重影响学习和睡眠。曾服用多种抗过敏药,效果不佳且易复发。
初诊:见其面色白,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辨证:肺脾气虚,卫表不固。
治法:宣通鼻窍,益气固表,健脾化湿。
开方:以苍耳子散为基础,合玉屏风散和参苓白术散加减。
方药:苍耳子(炮制)、辛夷、白芷、薄荷、黄芪、炒白术、防风、茯苓、党参、甘草等。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
二诊:患者自述鼻塞、流涕症状减轻大半,喷嚏减少,精神好转。稍微调整药方续服14剂。
三诊:症状基本控制,偶有轻微鼻痒。嘱其继续服药巩固。
结果:随访半年,虽遇季节变换,鼻炎仅轻微发作,体质明显增强。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