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路上,输卵管堵塞已成为许多女性难以言说的痛。它看似无声无息,却可能让期盼已久的“好孕”迟迟不来,这要怎么办?

输卵管堵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妇科医生万倩雯指出,现代医学认为输卵管堵塞多由盆腔炎性疾病、既往手术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素导致。而从中医视角看,其核心病机在于“瘀”。万医师解释,“瘀血内阻,胞脉不通”是根本。这团“瘀”的形成,常与以下几点有关。

1.寒凝气滞: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女性若平日贪凉饮冷,或经期产后不慎感受寒邪,寒湿之气便会凝滞于胞宫,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久而成瘀,堵塞脉络。

2.湿热瘀结:不洁的性生活、反复的妇科炎症感染,属于中医的“湿热邪毒”。湿热之邪侵袭下焦,与气血搏结,也会炼血为瘀,阻塞输卵管。

3.气滞血瘀:情绪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长期压力大、情绪抑郁、爱生闷气,会导致肝气郁结。气为血之帅,气不行则血不行,最终形成气滞血瘀,堵塞胞脉。

4.肾虚血瘀:先天肾气不足或久病耗伤,肾阳虚衰无法温煦血脉,就像河水缺乏太阳照耀而容易冰结,血流动力不足,也易导致瘀滞。

输卵管堵塞有什么症状?

痛经加重,尤其经前痛:血瘀导致经血排出不畅,会在经前 1-2 周就出现下腹部坠胀、隐痛,经期时疼痛加剧,甚至需要吃止痛药才能缓解,部分人还会伴随腰酸。

月经异常,有血块:血瘀影响气血运行,可能出现经量偏少、经期延长,经血颜色暗紫,还会夹杂黑色血块,血块排出后腹痛会稍有缓解。

平时下腹隐痛、坠胀:非经期也会感觉下腹部隐隐作痛,劳累、同房后症状更明显,有时还会伴随白带增多、异味(多合并轻微炎症)。

备孕困难,甚至不孕:这是最直接的信号 —— 若夫妻双方未避孕、规律同房 1 年以上(35 岁以上女性为半年)仍未怀孕,建议优先检查输卵管通畅度。

输卵管堵塞中医怎么治疗?

针对输卵管堵塞,中医不盲目通管,而是讲究辨证施治。 万倩雯医生表示,临床中她最常用的就是清代名医王清任的经典古方——少腹逐瘀汤尤其适合“血瘀型”输卵管堵塞(占比超 70%),这类患者多有痛经、经有血块、舌暗有瘀点的表现。

少腹逐瘀汤由当归、蒲黄、五灵脂、赤芍、小茴香、延胡索、干姜、肉桂、没药、川芎 10味药材组成。

方解

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从小腹内部把“寒气”驱散,为气血运行提供“温暖”的环境,相当于给冰冻的河流解冻。

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让气血充盈起来。

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这是方中的核心力量,专攻化瘀止痛,能强力疏通已经形成的瘀血阻滞,化开管道中的“堵塞物”。同时改善盆腔内环境,为受孕铺路。

诸药合用,共奏“温散寒邪、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寒邪得散,气血得温,瘀血得化,胞脉自然通畅。

加减妙用

怕冷、手脚凉的 “寒湿血瘀” 者,加艾叶、桂枝温散寒湿;

经前乳房胀痛的 “气滞血瘀” 者,加香附、柴胡疏肝理气;

白带多、有异味的 “湿热血瘀” 者,先加黄柏、薏苡仁清湿热,再用此方逐瘀。

医案

患者:吴女士,32岁。

主诉:备孕3年未果。平日小腹冷痛,尤其月经期间疼痛剧烈,必须服用止痛药,经色紫暗、血块多如膜状,畏寒怕冷。西医输卵管造影显示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

初诊:舌质暗淡,边有瘀点,苔白,脉沉涩。

辨证:寒凝血瘀,胞脉不通。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

开方:少腹逐瘀汤加减。加入桂枝增强温通之力,加入穿山甲(或可用王不留行、路路通等替代)增强穿透通络之效。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

二诊:患者服药一周后复诊,反馈此次月经腹痛大减,已无需服用止痛药,血块明显减少。万医师随证调方,嘱其继续治疗。

结果:连续调理三个月经周期后,吴女士自觉身体温暖,腹痛症状基本消失。复查造影显示输卵管通畅度显著改善。又坚持调理两月后,成功自然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