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越刷越清醒、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对于入睡困难缠上的人来说,好好睡一觉成了奢侈的愿望。这要怎么办?
失眠入睡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认为“阳入于阴则寐”。当这个过程被破坏,人就会失眠。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解释,导致入睡困难的原因复杂,绝非“安眠药”一刀切所能解决。除了常见的肝火旺、心肾不交外,在现代人中,尤其常见且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类型是:痰热内扰型失眠。
1.饮食不节,酿生痰湿:长期饮食油腻、辛辣、甜腻,或暴饮暴食、酗酒,都会损伤脾胃功能。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停聚,凝结成“痰”。这好比家里的下水道堵塞了,垃圾废水排不出去,堆积在体内。
2.思虑过度,气滞痰凝:现代人工作压力大,思虑过重。中医认为“思伤脾”,过度思虑会导致脾胃气机郁结。气不行,则水湿不化,更容易生痰。
3.痰郁化热,上扰心神:堆积的痰湿在体内郁积久了,就会像垃圾堆发酵一样,产生热量,形成“痰热”。痰热之邪沿着人体经络上犯于胸膈、心神之地,扰乱心神。心神被邪热所扰,自然无法安宁,人就表现为心烦意乱、辗转难眠、甚至胸闷、头重感。
顽固性失眠入睡困难中医怎么调理?
很多人治失眠只靠安眠药,却没解决身体为啥不让你睡的根源。陈顺涛主任强调,现代人入睡困难多是“痰热内扰,胃失和降,心神不安”导致,治疗上当以“清心降火,化痰理气,和胃安神”为法。而清代名方“黄连温胆汤”正好对症,能从根上调理。
黄连温胆汤由黄连、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生姜8味药材组成。
方解
黄连、竹茹:清“痰热”、除心烦,缓解口苦、胸闷,让身体不“燥热”;
半夏、陈皮、枳实:化痰湿、理气机,改善脾胃消化,避免痰湿扰胆;
茯苓:健脾祛湿,从根源减少痰湿生成,不让“痰热”反复;
甘草、生姜:调和脾胃,让方剂温和不刺激,适合长期调理。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和中安神之效。总的来说黄连温胆汤不强行催眠,而是通过清痰热、和胆胃,让身体回到能放松、能入静的状态,睡眠自然就来了。
加减妙用
失眠极其严重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以增强养心安神之效。
伴有明显焦虑、急躁者,加栀子、柴胡以疏肝解郁除烦。
伴有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者,加神曲、山楂以消食导滞。
医案
患者:王先生,42岁。
主诉:反复失眠约半年。近半年来难以入睡,有时睡后易醒,醒后难再眠,需服用褪黑素等镇静助眠药。
初诊:入睡困难,辗转反侧,眠后易醒,多梦,心烦易怒,焦虑不安,痰黄,胸闷,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粘秽,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诊断:不寐病。
辨证:痰火上扰证。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处方:黄连10g、 竹茹10g、 枳实10g、 半夏10g、陈皮10g、 茯神25g、 远志10g、 甘草5g、炒酸枣仁25g、 山栀子10g、 龙骨30g(先煎),7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嘱其少应酬,减烟酒。
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心情爽朗,入睡较前快,睡后醒次数减少,痰白,仍有口干口苦,小便黄赤,两胁胀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原方加胡黄连5克,以除郁热。再进7剂。
三诊:患者入睡基本正常,偶有眠后半夜而醒,但感神清气爽,无口干口苦,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滑。稍微调整药方,继服7剂巩固.
结果:诸症痊愈,睡眠正常了。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