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寒风一吹,或者刚接触冷水,皮肤上立刻冒出大片红白风团,奇痒无比……这可能是寒冷性荨麻疹在作祟。

寒冷性荨麻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很多人认为寒冷性荨麻疹只是皮肤对冷的“过敏”。但在中医看来,皮肤只是“受害者”,真正的病根在于身体内部的 “营卫失调”和 “阳气不足”。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皮肤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解释,中医理论中的“卫气”负责温煦肌肤、防御外邪,如同身体的“卫士”;而“营血”则负责滋养周身。当人体阳气虚弱时,卫气就不够强大,无法牢固地守护在体表。
此时,一旦遭遇风寒邪气,它们就能轻易突破防线,束缚在皮肤的腠理之间。寒性收引,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正邪相争,就在皮肤上表现为以下几点。
风团:气血欲通而不得通的产物。
瘙痒:风邪和寒邪搏击于体表的表现。
遇冷加重,得暖则减:寒邪的特性,遇到温热的环境,气血通畅,症状自然缓解。
寒冷性荨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1.典型皮肤反应:皮肤接触冷风、冷水、冰块或低温物体后,数分钟内局部迅速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明显瘙痒。
2.全身性反应:严重者甚至在进食冷饮或寒冷天气全身受凉后,出现全身性风团。
3.症状消退:离开寒冷环境,回到温暖场所后,风团和瘙痒通常在0.5至1小时内自行消退。
4.可能伴发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唇周、眼睑水肿(血管性水肿),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心慌、血压下降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

寒冷性荨麻疹中医怎么治疗?
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不能只靠‘止痒’,关键要‘温阳散寒、调和营卫’,把身体的‘防线’补起来。陈顺涛主任表示,他常用的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正是针对“风寒束表、营卫不和”的经典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由桂枝、芍药、生姜、甘草、麻黄、大枣、杏仁组成。
方中的桂枝能温通阳气、散寒邪,像给身体 “添柴火”;麻黄能解表散邪,把钻进皮肤的风寒 “赶出去”;芍药敛阴和营,避免散寒时耗伤身体津液;杏仁利肺气,助麻黄宣散;再搭配生姜、大枣、甘草健脾和胃,帮身体生成阳气,全方既不峻猛又能精准驱寒,既能快速缓解风团、瘙痒,又能从根源增强身体抗寒能力,减少复发。
加减妙用:若风团痒得厉害,会加防风、白鲜皮增强祛风止痒效果;若患者本身阳气特别虚,手脚常年冰凉,会加黄芪、附子温补阳气。

医案
患者:王女士,20岁。
主诉:一吹冷风或洗冷水,四肢和背部就会起大片风团,痒得无法专心学习。曾服用西药抗过敏药,但停药后很快复发,且感觉白天容易疲倦乏力。
初诊:面色偏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而略带紧象。
辨证:营卫不和,风寒外袭,兼有轻微阳气不足。
治法:调和营卫,疏风散寒,温阳固表。
方药: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加入黄芪、防风等益气固表的药物。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
二诊:调理1周后,患者反馈发作频率和瘙痒程度明显减轻。复诊时,陈主任调整处方,嘱其继续服用一周以巩固疗效。
结果:坚持调理2周后,遇冷后完全没再出现风团,痒感彻底消失。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