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明明没感冒,却突然鼻塞、鼻痒,接二连三地打喷嚏,根本停不下来?或者,在别人都感觉舒适的环境里,唯独你的鼻子在“抗议”?不管是冷气太足的办公室,还是灰尘稍多的角落,你的鼻子总能第一时间发出警报,这很可能就是过敏性鼻炎在作祟。

何为过敏性鼻炎?中医怎么看?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陈顺涛主任医师指出,过敏性鼻炎,在现代医学看来是免疫系统对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冷空气等)的过度反应。在中医理论中,此病属于 “鼻鼽” 的范畴,其根源不在于外界的过敏原,而在于人体内部的脏腑功能失调,正气不足,导致外邪乘虚而入。

过敏性鼻炎的病位主要在肺,但与脾、肾、肝的功能失调也息息相关。

其核心病机是:本虚标实。

本虚:指肺、脾、肾三脏的阳气亏虚,卫外不固。

标实:指风寒或风热等外邪侵袭鼻窍,或体内有痰饮、郁热。

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鼻部症状:阵发性鼻塞、鼻痒、连续打喷嚏(一连数个甚至数十个)、流大量清稀或粘稠鼻涕。

其他伴随症状:眼睛、咽喉、上腭瘙痒,嗅觉减退。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乏力、畏风、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

中医如何治疗?

其中外治法有以下几种:

针灸:选取迎香、印堂、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通利鼻窍,振奋阳气。

艾灸:尤其适合虚寒证患者,灸大椎、肺俞、足三里等穴,能温阳散寒,提升正气。

穴位贴敷(三伏贴/三九贴):在特定时节,将辛温走窜的药物贴敷于穴位,激发经络气血,预防和减少发作。

南昌气候潮湿,空调普及,导致人体易外感风寒,内蕴湿热。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尤其注重 “益气固表”与 “宣通鼻窍” 相结合,并根据本地患者的体质进行化裁。

今天陈医师给大家带来一款经典方剂——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以此为基础方,为患者打造个性化治疗方案。

方剂组成与思路:

玉屏风散:

黄芪(15-30克):君药。大补肺脾之气,固表止汗,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白术(12克):臣药。健脾益气,助黄芪加强固表之力。

防风(6克):佐使药。走表祛风,既能驱散外界风邪,又不会过度发散,与黄芪相辅相成。

苍耳子散:

苍耳子(6-10克):通鼻窍,祛风湿,为治鼻渊要药。

辛夷(10克):芳香走窜,专通鼻窍,能收缩鼻黏膜血管,改善鼻塞。

白芷(10克):祛风散寒,燥湿排脓,通窍止痛,善治前额头痛。

薄荷(6克后下):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助通鼻窍。

陈顺涛医师的临证化裁:若患者鼻涕清稀怕冷重,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饮。若患者鼻涕粘黄、口干,加黄芩、桑白皮以清肺热。若患者脾虚湿盛、痰多体倦,加茯苓、陈皮、半夏以健脾化痰。若患者鼻塞严重,加鹅不食草、路路通以增强通窍之力。

医案

患者:邹女士,33岁。

主诉:过敏性鼻炎病史5年,长期在空调房内症状加重。近一月因工作劳累,频繁发作。

症见:鼻塞严重,鼻涕清稀量多,连续打喷嚏,伴有畏风怕冷,疲劳乏力,食欲不佳。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辨证:肺脾气虚,卫外不固;风寒袭肺,鼻窍不利。

治法:益气固表,健脾祛风,温通鼻窍。

方药: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处方:黄芪20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苍耳子6克,辛夷10克(包煎),白芷1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干姜6克,大枣5枚。7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温服。

反馈:服药一周后,自述鼻塞、流涕明显减轻,喷嚏减少,精神好转。效不更方,微调剂量,续服14剂以巩固疗效。一月后随访,症状基本控制,即使在空调房内亦未见严重复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