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觉得口干,刚喝完水没半小时又渴了;吃得多还容易饿,体重却莫名其妙掉了好几斤——这些看似无关的“小不适”,可能是身体在给你发糖尿病预警。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指出:糖尿病不是突然得的,而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在确诊前5-10年,身体其实一直在发出求救信号。他结合20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了最容易被忽略的十大早期信号。

1.莫名的口干舌燥

"总是想喝水,尤其是夜里经常渴醒,这不是正常的生理需求,而是体内津液亏损的表现。"

2.饭前心慌手抖

"不到饭点就心慌、手抖、出冷汗,这是典型的'餐前低血糖',说明胰岛素分泌已经失调。"

3.越来越重的疲惫感

"总觉得浑身没劲,下班回家就想躺着,这不是普通的累,而是精气亏虚的表现。"

4.视力突然变模糊

"突然看东西模糊,像隔着一层毛玻璃,这是血糖波动影响到了眼底血管。"

5.皮肤莫名瘙痒

"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反复发作,不要总以为是妇科问题,很可能是血糖高了。"

6.伤口愈合变慢

"一个小伤口要十来天才好,这说明高血糖已经影响了修复能力。"

7.夜尿频繁

"每晚起夜2次以上,不仅影响睡眠,更是肾气不固的典型表现。"

8.饭后困倦难忍

"一吃完饭就困得睁不开眼,这是脾的运化功能减退了。"

9.体重莫名下降

"特别是吃得不少,体重却不增反降,这是在消耗自身的精气。"

10.手脚麻木

"像有蚂蚁在爬,这是长期气血不足,四肢末梢失养的表现。"

陈主任特别强调:"如果出现以上3个或更多症状,就该引起重视了。特别是40岁以上、有家族史、体型偏胖的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糖尿病中医怎么调理治疗?

“中医治糖尿病,核心是辨证施治,不是所有类型都用一个方子。”陈顺涛主任强调,现代人熬夜、压力大、饮食油腻,很多糖尿病患者早期都属于“肾阴亏虚”型——除了上述症状,还常伴有腰膝酸软、手脚心发热、夜间盗汗等表现。针对这种情况,他最常用的就是医圣张仲景传下来的六味地黄汤

六味地黄汤由熟地黄、山萸肉、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

熟地、山萸肉是主力,负责滋补肾阴,填补身体的基础物质

山药是后勤部长,既能补脾肺之气,又能固摄肾精

泽泻、丹皮、茯苓是清道夫,在滋补的同时清除湿热虚火

全方三补三泻,补而不腻,泻不伤正,特别适合那些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繁的早期糖尿病患者。"

加减妙用:比如口渴严重的加天花粉、麦冬生津止渴;饿感明显的加玉竹、黄精健脾养阴;伤口难愈合的加黄芪、当归补气活血。

医案

患者:王女士,45岁。

主诉:去年开始总觉得口干、乏力,加班时不到晚饭点就饿得发慌,体重3个月掉了8斤。单位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6.8mmol/L,比正常范围偏高,医生让他控制饮食、多运动,但调理了半年,血糖还是没降下来。

初诊:精神差,面色晦暗,舌红少苔、脉细数。

判断:肾阴亏虚型血糖异常。

开方:六味地黄汤加减,加了麦冬、玉竹。

医嘱:少熬夜,少吃甜腻、辛辣的食物,每天抽20分钟散步。

二诊:服用1个月后,明显感觉口干、乏力的症状减轻了,半夜不用总起来喝水,饿感也没那么强烈了。稍微调整药方,继续巩固治疗。

结果:坚持调理3个月后,诸症痊愈,去医院复查,空腹血糖降到了5.7mmol/L,恢复正常范围,体重也慢慢回升,整个人精神好了不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