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药,年轻人可能比较少吃,但父母、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对中药更加信赖。

在许多人眼里,中药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代名词,可也有不少人出来反驳:

每副中药都要调和搭配,相辅相成,只要是药都有副作用。

相比西药,很多人更喜欢中药,因为中药来自于天然草本植物,听起来就没什么副作用。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中药也属于药物,“是药三分毒”,也会产生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一些种类的中药,例如木通、川乌、雷公藤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能损伤神经或者肾脏。

除此之外,中药治疗的关键是配比得当,不刻意忽略这些潜在的毒性,通过各种不同中药的配伍和调节用量来对症下药,尽可能地减少毒副作用。今天贡方堂国医馆就来跟大家讲解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 药 的 特 殊 煎 煮

1. 先煎

① 质地坚硬的矿石、贝壳、角甲类药材需要先煎30分钟以上,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再与其他药混合一起煎,如:磁石、石决明、龟甲、水牛角等。

② 有毒药物需要先煎60分钟以上,以降低毒性,如生半夏、川乌、草乌等。

毒性中药除了先煎以外,煎药器具使用后应反复擦洗,必要时煮过后再用。

2. 后下

① 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需在药煎好前5分钟左右放入,以防有效成分挥发,如薄荷、木香、豆蔻、砂仁、降香等。

② 不宜久煎的药物需要在药煎好前10~15分钟放入,如钩藤、杏仁、大黄等。

3. 包煎:

①黏性较强的种子类药材需包煎防止粘锅发生焦糊,如车前子、南葶苈子等。

②带绒毛的药物需要包煎以防止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覆花、枇杷叶等。

③粉末状的药材需要包煎以免沉于锅底发生焦糊,如蒲黄、海金沙等。

4. 另煎:

一些贵重的中药材,为了避免浪费,同时保证有效成分煎出,需要单独煎煮后将煎出的药液与煎好的汤剂混合均匀,如人参、西洋参等。

5. 烊化:

一些胶类或糖类、黏性大的中药材,与其他中药同煎会发生焦糊,同时影响其他药材的有效成分煎出,需要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在兑入药液中服用,如阿胶、饴糖、鹿角胶等。

6. 泡服:

含挥发油、有效成分易溶出,用量又小的药物需泡服,如西红花、胖大海、番泻叶等。

7. 冲服:

用量小的贵重药物或粉末药物,为避免浪费,可用煎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如牛黄、羚羊角粉、三七粉、白及粉、川贝粉等。

8. 焗服:

一些含挥发油、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易挥发的药物,可研粗末后放入有盖的容器中用煎好的药液趁热加盖浸泡,10~15分钟后滤出药汁与其余药液混合服用,如肉桂等。

9. 煎汤代水:

一些体积庞大、吸水量大的药物需要先行煎煮,将所得的药汁用来煎剩下的药,如丝瓜络、玉米须、灶心土等。

煎 药 常 见 问 题

1、煎药前饮片是否需要清洗?

中药饮片在加工过程中已进行过洁净处理,煎药前不需要再清洗,且中药很多有效成分是溶于水的,在清洗过程中会随水一起流走。另外,有些中药材的辅料如盐、蜜、滑石粉等也会被水冲掉。必要时可以用细孔筛子筛掉一些尘土、沙石等杂质,但是本身粉末状的药材就不能过筛了。

2、药液清淡是否疗效就不好?

不同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不同,煎得的药液颜色、浓稠度均有不同。含多糖的中药材煎出的药液多色深质浓稠,含矿物质的中药材药液则色淡质清稀。因此,不能仅凭煎出液的颜色、浓稠度来评判中药煎剂的疗效。

3、煎药是否越久越好?

“贡方堂”起源于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至今已有346年历史。明清时期,担任太医院院判一职的御医祁坤,为贡方堂的初创人。贡方堂国医馆保留了精准的望闻问切四法,经典的百年老方,传统的针砭疗法,纯正的道地药材,古老的熬药工艺。

很多人都认为煎药时间越长,煎出的药液越浓,效果越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如果煎药时间过长,可能使药材中的有害成分溶出,同时有效成分会挥发、被破坏,反而降低疗效。

4、第二、第三煎的水温与第一煎相同吗?

第二、第三煎时需用热水煎药,如在热药中加入冷水,会使药材表面形成凝固膜,不易再煎透。

5、为什么煮沸后要改用文火慢煎?

武火火势急、火力猛,水分蒸发快,会使有效成分随水分挥发,且容易煎干;文火火势缓、火力弱,水分蒸发慢,可保持微沸状态,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慢慢溶出。

6、煎干、煎焦糊的中药还能喝吗?

有时如果赶时间,想快点煎好药,火力过大一不小心把药煎干、煎糊了,又舍不得倒掉,加点水再煮,其实这样的操作会适得其反。煎干、煎糊的中药不仅有效成分已经被破坏,还会产生有害物质,是不能再喝的,需要倒掉重新煎煮。

要想中药疗效好,煎药方法先要对。

现在,你会煎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