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2024年10月23日进入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寒露。俗话说,“不补霜降难过冬”。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介绍,“霜降”到来意味着天气已经变得寒冷,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疾病多发,人们可能会出现皮肤、口唇干燥等情况,此时养生防病重在健脾、润燥、防寒。
秋季空气干燥,气温寒凉。肺为娇脏,易受秋燥之邪侵袭;胃怕寒凉,适宜温养。
根据中医理论,秋季对应肺脏,此时人体精气通过肺的下降功能潜藏到肾,养生防病应注重敛藏精气、内收阳气、涵养阴精,注意防寒保暖。今年下半年偏燥,因此还要更加注意润燥。
俗语说:“秋冬进补,来年打虎。”霜降作为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因此,在防秋燥的同时,应该调整饮食,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特别是辛辣火锅、烧烤要少吃,以防“上火”。霜降后更应该多饮水,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饮水宜多次少饮。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专家陈顺涛表示,通过合理的饮食、保暖、锻炼和穴位按摩,可以有效地预防霜降时节疾病的频发。
节气推拿
中医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世界是一个整体,也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人的五脏六腑、四肢七窍等机能活动,都受到24节气的影响。
若人体顺应24节气开展保健推拿,结合每个人自身的体质特点,以调和天人之间的阴阳,帮助肌体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最大限度调动潜能以应对环境变化,抵御疾病,达到防病保健,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贡方堂中医门诊部根据节气变换,结合人体自身的体质特点,推出《24节气保健推拿》,促进中医药养生文化的广泛传播,为南昌市民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健康保健服务。
成人推拿
人体生理活动随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改变,在秋季,燥邪与风邪易侵犯人体,诱发感冒、鼻炎等疾病。
防感冒:按摩合谷穴、曲池穴等穴位可预防感冒。
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部,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
方法:用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压穴位,有酸痛胀感;分别按压左右两手,每次各按1~3分钟,注意如果局部皮肤破损,此时禁止按摩合谷穴。
功效:具有清热解表,明目聪耳、通络镇痛功效。
曲池穴
位置: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方法:用指柔法,将拇指指腹点按于曲池穴上,其余四指抓住肘关节固定,按揉力度以酸痛感可耐受为宜,每次按揉10-15分钟,每日可多按数次。对于长期使用电脑的人群,按揉曲池穴也可以起到缓解手臂酸痛的效果。
功效:具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清热和营、理气和胃、降逆活络功效。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
随着霜降节气到来,气温逐渐下降,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人体容易出现胃痛、腹胀等症状。
因此,刺激足三里,有助于恢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促进食物中营养的吸收,使得秋冬进补事半而功倍!
提高免疫力:常按足三里穴可提高免疫力,健脾胃,扶正固本。
足三里穴
位置:屈膝取穴,在膝眼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寸。
方法:拇指置于穴位上,稍用力按揉,以感觉酸胀为度;或手指微屈,握成空拳,以掌心侧敲打。每次5~10分钟,每日可行多次。
功效:具有健运脾胃、补益气血、通经活络的功效,增强身体抵御外邪的能力。
百会穴归属督脉,治症颇多,可以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此外,本穴位有引毒下行之效,因此对耳鸣、头晕、头痛等头部病症有效。
百会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方法:
按摩法:用手掌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
叩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
点揉法:以一手的中指或食指附于百会穴上,先由轻渐重地按3-5下,然后再向左、向右各旋转揉动30-50次。
功效:可以疏通经络,提升督脉的阳气,达到除烦、助眠、缓解头痛等功效。
小儿推拿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是秋季与冬季的过渡时期。
在这一时节,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机体对温差变化及环境适应性较弱,因此突然降温对其健康有一定的威胁,容易使儿童患呼吸道感染、腹泻、消化不良、手足口病等疾病。
这一时节的预防保健不仅可以预防秋季常见疾病的发生,还能够为寒冬的到来储备足够的抗病能力。
贡方堂结合二十四节气以及人体的阴阳虚实寒热表里的变化,运用二十四节气小儿保健推拿,平衡阴阳,扶正祛邪,可以提高儿童免疫力,增强儿童体质。达到不生病、少生病的功效。
小儿推拿适应症
反复感冒的孩子:肺主治节,节气变换间最易病邪犯肺,因此需要结合推拿增强肺功能。
调理体质的孩子:如消化不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慢性腺样体肥大、疳积等。
预防保健的孩子:预防永远大于治疗,节气推拿可帮助孩子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组“霜降节气小儿推拿”:
补肺经
取穴要点: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功效作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操作频次: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补脾经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或拇指桡侧缘,由指尖至指根呈一直线。
功效:补脾经可健脾和胃、补气血,提高小儿的消化吸收能力,有助于预防小儿因脾胃虚弱而出现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方法:旋推为补。操作者用拇指指腹在小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指根方向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300 - 500 次。
掐揉四横纹
位置:四横纹,分别位于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屈侧的横纹处,一手有四穴。
方法:
掐揉法:用拇指甲逐个掐揉本穴(可掐一次揉三次),称掐揉四横纹。
推法:用拇指面逐个纵向上下来回直推本穴,或使患儿四指并拢,在穴位上横向来回直推,称推四横纹。
次数:3~5次(掐一次揉三次为掐揉1次)。推法:纵推为30~50次,横推为100~300次。
功效:本穴掐之能退热除烦,散结,推之能调中行气,和气血,消胀。用于胸闷痰喘,多与运八卦、清肺经、揉膻中等合用。可用于伤乳食,消化不良,腹胀等,用推四横纹,与捏脊、推脾经、运板门合用。
推拿注意事项
1.皮肤损伤:各种皮肤损伤情况,包括外伤和皮肤病。
2.出血性疾病:各种出血性疾病,包括出血现象、出血倾向,以及术后极易引起出血的各种疾病;血液病患者都是推拿疗法的禁忌。
3.传染病:严重传染病禁用推拿治疗;一般传染病,尤其是病灶的局部病变,原则上不宜按摩;应特别注意隐匿的传染病,如各种肺结核、肝炎、白喉等。
4.各种脓肿、脓毒症或感染性疾病的败血症均禁用推拿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感染较轻的患者中,按摩治疗容易加重感染,应慎用。
5.一些急腹症:如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6.某些严重疾病:如心脏病、肝病、恶性肿瘤、败血症等。
7.任何加速肿瘤细胞扩散的推拿治疗都是推拿治疗的禁忌症。
8.急性外伤:急性外伤和神经损伤,对于严重的疾病,不宜做按摩治疗,尤其是局部损伤;疑似肌肉破裂、骨或关节外伤、脊髓损伤内脏损伤、挫伤、撕裂伤等,需要明确诊断,不能贸然治疗;对于局部炎症反应明显的急性损伤,推拿手法治疗也应慎用或禁用。
9.在某些疾病的不稳定期,按摩疗法应禁用或慎用。如严重的心肺疾病,功能衰退;中风、脊髓损伤、烧伤等急性和亚急性期,或全身症状不稳定,或血压波动较大等。
10.禁止女性在孕期和经期对腰骶部和腹部进行按摩治疗;四肢感应强的穴位也不宜采用强刺激手法;其他部位确实需要手法治疗,也应该使用轻柔的手法。以免流产和失血过多。
11.其他有精神疾病、年老体弱、久病、体弱、饥饱、醉酒的人不宜按摩。
12.小儿推拿时为减轻摩擦,避免孩子皮肤损伤,家长们可以在手上蘸一些婴儿油、润滑油、淀粉、医用滑石粉或适当的膏剂、精油之类。推拿时,室内温度要适宜,不可过冷或过热。天气寒冷时应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之间,不可过低。推拿手法要轻快、柔和、着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