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长痔疮的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久坐上班族,加上很多人生活作息不规律,被痔疮折磨是常有的事,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痔疮在中医中被称为“痔”,在中医来讲多是湿热下注导致。现如今,很多人是湿热体质。久坐是常态,饮食不规律,偏好重口味、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忌口。久而久之,体内的湿和热相互作用,进一步转化为更难消除的湿热。
湿热向下运行,影响到下部气血的正常循环,从而在直肠末端形成结滞,即所谓的痔疮。由于湿热很难消除,因此痔疮往往容易复发。痔疮发作会瘙痒,疼痛,出血,所以消痔的首先任务就是消肿止痒,止痛止血。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治疗痔疮的经典名方——凉血地黄汤,它有清热燥湿,止痛止血的功效,能横扫一切痔疮病!
凉血地黄汤
组成:归尾,生地黄,赤芍,黄连,枳壳,黄芩,槐角,地榆,荆芥,升麻,天花粉,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用:益气生津、活血凉血止血、清热燥湿、化瘀止痛。
主治:肠风,血痔。血热阴虚,肠澼下血证。肠癌下血。
加减:①若热甚,加黄连6g,黄芩6g;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加天花粉15g,赤芍15g。②如小便涩,脐下闷,或大便则后重,调木香、槟榔细末各1.5克服。③血热伤阴,口千肤燥者:加沙参、玉竹、麦冬。口舌糜烂,小溲短黄者:加木通、竹叶。心烦不安,难眠者:加龙骨、牡蛎、夜交藤。
方中用黄连、黄芩、升麻清热解毒,生地、地榆、槐角、荆芥凉血止血,赤芍、归尾活血;
天花粉清热生津,枳壳行气,甘草和中,全方共奏清热凉血之功。
医案
患者:张先生,年龄30岁,
主诉:患痔疮多年,每大便时流血,肛肠科检查“肛裂”。手术治疗半年后,肛裂复发,大便时流血,特来中医科诊治。
现病史:每2~3天大便1次,质硬,大便时肛门疼痛难忍,便纸染血,小便调畅,纳眠可。
初诊:舌红,苔黄燥,脉弦数。
中医诊断:痔疮(血热肠燥证)。
治法:清热止痛,凉血通便。
处方:凉血地黄汤加减。
内服方药:生地黄30克,槐花15克,栀子10克(捣碎),大黄炭10克,茜草10克,三七粉6克(分三次冲服),甘草10克。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外洗方药:黄柏粉15克,芒硝15克,白矾15克,冰片3克,樟脑5克。7剂,一日一剂,煎水分二次熏洗。
结果:上方如法用一周,流血止,痔核明显缩小。上方复用一周,痔核消失,多年痔疮痊愈。
中医讲究辨证证治疗,一人一方,不可盲目用药,如有问题可点击上方二维码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