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经常性的突然就耳鸣了,耳朵嗡嗡响个不停,而且一生气耳鸣就加重,这种情况吃什么药?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万倩雯表示,耳鸣在中医中称为“耳聋”或“耳鸣耳聋”。中医认为,耳鸣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的。

肝火上炎型耳鸣多见于年轻人,常伴有头晕、口干、口苦、易怒等症状。肝主疏泄,若肝火上炎,疏泄失常,气血不畅,导致耳鸣。治疗时应以清热解毒、平肝熄风为主。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治疗肝火上炎型耳鸣的方子——龙胆泻肝汤,这个方子有清肝泻火的功效,能快速化解耳鸣!

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 柴胡、甘草、当归、生地。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

主治:可以用来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症状可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耳鸣或耳聋。

运用:本方用于肝经火热实证、湿热下注证,临床应用以头痛目赤,耳鸣,胁痛,口苦,阴肿,阴痒,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舌红苔黄,脉弦细有力为辨证要点。

加减:肝胆实火热盛,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泻火;若湿盛热轻者,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阴囊囊肿,红热甚者,加连翘、黄芩、大黄以泻火解毒。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能上清肝胆实火,下泻肝胆湿热,泻火除湿,两擅其功,切中病情,故为方中君药。

黄芩、栀子两药苦寒,归经肝胆三焦,泻火解毒,燥湿清热,用以为臣药,以加强君药清热除湿之功。

湿热壅滞下焦,故用渗湿泄热之车前子、木通、泽泻,导湿热下行,从水道而去,使邪有出路,则湿热无留,用以为佐;然肝为藏血之脏,肝经实火,易伤阴血,所用诸药又属枯燥渗利伤阴之品,故用生地养阴,当归补血,使驱邪而不伤正;肝体阴用阳,性喜疏泄条达而恶抑郁,火邪内郁,肝气不舒,用大剂苦寒降泄之品,恐肝胆之气被抑,故又用柴胡疏畅肝胆,并能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且柴胡与黄芩相合既解肝胆之热,又增清上之力,以上6味皆为佐药。

甘草为使药,一可缓苦寒之品防其伤胃;二可调和诸药。

医案

患者:潘先生,年龄22岁者。

主诉:反复耳鸣1个月。

现病史:缘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耳鸣,伴听力下降,安静及饮酒后甚,急躁易怒。口干不苦,纳寐欠佳,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视物模糊。

初诊:唇色偏红,舌边尖红,苔厚微黄,脉弦近数。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6g,栀子6g,黄芩10g,通草6g,泽泻10g,车前子10g(布包),柴胡6g,当归6g,生地黄10g,神曲10g,磁石15g(先煎),甘草3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二诊:药后患者自诉诸症减轻,心情转悦,效不更方,续服7剂,并嘱其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结果:患者称耳鸣痊愈,随访至今未再发作。

中医讲究辨证证治疗,一人一方,不可盲目用药,如有问题可点击上方二维码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