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湿”,可见湿气的普遍。怎么判断自己湿气重不重?看舌头就知道了。

南昌贡方堂中医门诊部陈顺涛主任表示,在中医理论中,舌头如同人体的一面镜子。通过观察舌象(舌头的颜色、形状、苔质等变化),能洞察身体内部的诸多状况,判断人体内脏腑的功能状态和气血津液的盛衰。

湿气重的舌象大揭秘

1.舌苔厚腻

湿气重常导致舌苔变得厚重且黏腻,颜色可能发白或发黄,甚至带有滑腻感。这种舌苔的堆积不仅影响口腔卫生,还可能影响味觉。

2.舌体肿胀或胖大

湿气过重时,舌体可能会变得肿胀,看起来比正常时更大、更臃肿。这种肿胀可能导致舌体边缘与牙齿接触时留下明显的齿痕。

3.舌色淡白

湿气重时,舌头颜色可能偏淡白,这通常表示体内阳气不足,湿气过盛。淡白的舌色还可能伴随畏寒、乏力等症状。

4.舌头浮肿

湿气积聚在体内也可能导致舌头看起来浮肿不平,触感柔软。这种浮肿通常与体重增加、肢体浮肿等症状同时出现,是体内湿气过重的表现之一。

湿气重中医怎么调理?

南昌贡方堂中医门诊部陈顺涛主任表示,祛湿≠狂喝红豆薏米水!盲目清热反伤阳气,温阳化饮+健脾燥湿才是关键。其临床常用苓桂术甘汤加减,直击湿气根源。

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

方中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为君药。它能够有效促进体内水湿的代谢,将停滞在体内的湿气排出体外,同时还能增强脾胃的功能。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为臣药。桂枝的温热之性可以振奋阳气,帮助茯苓更好地发挥利水渗湿的作用,使水湿能够在阳气的推动下顺利排出。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为佐药。白术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从根源上杜绝水湿的生成,同时与茯苓、桂枝相伍,共同发挥祛湿的功效。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甘草不仅能够缓和方中各药的药性,使其协同作用更好地发挥,还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

全方配伍精妙,共奏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效。

医案

患者:王女士,31岁。

主诉:长期受到湿气重的困扰。她总是感觉身体沉重,四肢乏力,早上起床后精神状态极差,头脑昏昏沉沉。大便也一直不成形,粘腻难冲。她尝试过一些祛湿的方法,如拔罐、艾灸等,但效果都不太理想。

初诊:舌苔厚腻,察其脉象濡临床间夹其他征象,都表现出湿气重的症状体征。

诊断:脾胃虚弱,运化失职。

开方:苓桂术甘汤加减,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服用。

结果:明显感觉到身体困重的症状有所减轻,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早上起床后头脑不再昏沉。大便逐渐成形,不再粘腻。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