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深夜辗转反侧,明明身体疲惫不堪却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却噩梦连连,一点动静就容易惊醒,第二天头晕乏力,仿佛一夜未眠?失眠,尤其是伴随头昏脑胀、多梦易醒的类型,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都市人,中医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头昏沉+失眠多梦+易醒?警惕“心脾两虚”在作祟!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万倩雯指出,当患者同时出现以下症状时,就要高度考虑“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的证型。

失眠特点:入睡尚可或困难,但睡眠浅、多梦(常为琐碎梦境)、容易惊醒,醒后难以再睡,且醒后感觉不解乏,甚至更累。

伴随症状:

头昏沉/头晕:像戴了紧箍咒,不清爽,劳累后加重。

神疲乏力:白天精神萎靡,气短懒言,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吃饭不香,饭后腹胀,大便可能偏软或不成形。

面色无华:脸色苍白或萎黄,缺乏光泽。

心悸健忘:容易心慌,记性变差。

(女性)月经问题:量少、色淡、或经期延长。

“这类患者的失眠,根源不在于‘火’旺或‘肝’郁,而在于‘虚’!” 万医生解释道,“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而藏神。 脾虚则气血生成不足,心血亏虚则心神失养。心神不安,自然失眠多梦易醒;气血不能上荣头面,故头昏沉、面色差;脾虚失运,则食欲差、消化慢、乏力。这是一个典型的恶性循环。”

一个千古名方归脾汤——补养心脾,气血足则神自安

面对这种“虚”证失眠,万倩雯医生特别推崇古方归脾汤。她强调:“很多人一失眠就想到用酸枣仁安神,这没错,但如果是心脾两虚的底子,单纯用酸枣仁就像往干涸的土地上洒点水,治标不治本。而归脾汤,则是从根本上灌溉土壤(健脾益气)、充盈水源(养血补血),水源充足了,草木(心神)自然得到滋养,安眠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这就是中医‘治病求本’的智慧。”

归脾汤由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效。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补脾益气,补气以生血,补气以摄血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神、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与当归活血配伍,使补而不滞炙甘草、生姜、大枣益气和胃,以资生化。全方诸药配伍,心脾同治,气血兼顾,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效。

加减妙用:会根据患者湿气轻重、是否有虚热等细微差异进行加减,比如湿重加苍术、薏仁,虚烦可加少量知母或百合

医案

患者:陈女士,35岁。

主诉:反复失眠2年余,加重3个月。入睡尚可,但睡眠极浅,整夜多梦(多为工作琐事),稍有声响即醒,醒后难再入睡。白天头昏沉重,像蒙了层布,精神疲惫不堪,注意力难以集中。食欲差,吃点东西就腹胀,大便时溏。月经量少色淡。

初诊: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不寐(失眠)。

症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

治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处方: 归脾汤加减:

方药:黄芪20g,党参15g,麸炒白术15g,当归12g,茯苓15g,龙眼肉10g,酸枣仁15g(捣碎),远志6g,木香6g(后下),陈皮10g,炒麦芽15g,炙甘草6g。 7剂,水煎服。

二诊: 服药后最明显的变化是头昏沉感大大减轻,感觉头脑清爽许多。睡眠深度有改善,做梦减少,惊醒次数减少,虽然中途还会醒,但能较快再次入睡。精神、食欲均有好转。万医生根据其腹胀减轻但仍有,微调处方(减少木香量,加山药15g),7剂,继续调理。

结果:李女士睡眠基本恢复正常,头昏乏力消失,食欲佳,面色转红润。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