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闷热潮湿,您是否也经历过这些尴尬?

下身瘙痒慢慢加重、隐隐约约出现异味分泌物……这些"难言之隐"的背后,可能隐藏着阴道炎、宫颈炎甚至盆腔炎的警报。

夏季妇科炎症为何高发?出现哪些症状要当心?一旦确诊如何治疗?

“带下病”泛指经带胎产杂等多种妇科疾病,表现为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

南昌贡方堂中医妇科专家陈顺涛表示,正常女子自青春期开始,肾气充盛,脾气健运,任脉通调,带脉健固,阴道内即有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蛋清状、拉丝样白带,特别是在经期前后、月经中期及妊娠期量增多,这是正常的生理性带下。

那么不正常的白带又是啥样呢?

正常的白带少量无色,不正常的白带五彩斑斓。

带下过多的辨证治疗

带下过多主要分为脾虚证、肾阳虚证、阴虚夹湿热证、湿热下注证、热毒蕴结证等证型,主要根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异常并结合伴随的症状来辨别。

湿热下注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质黏腻,有臭气,胸闷口腻,或小腹作痛,或带下色白质黏如豆腐渣状,阴痒等,小便色黄。舌苔黄腻或厚,脉濡滑带数。

方药:易黄汤加减

外洗方:苦参汤(苦参30-50克,煮水熏洗)或苦参合剂。

热毒蕴结证:带下量多,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或如脓样,有臭气,或腐臭难闻,小腹作痛,烦热口干,头昏晕,午后尤甚,大便干结或臭秽,小溲色黄量少。舌淡,苔黄干,脉数。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外洗方: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白鲜皮30克,煮水熏洗

脾虚证:带下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晄白或萎黄,四肢欠温,精神疲倦,纳少便溏,两足跗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弱。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外洗:艾叶煮水熏洗

阴虚夹湿热证:带下赤白,质稍黏无臭,阴部灼热,头昏目眩,或面烘热,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便艰尿黄。舌红少苔,脉细带数。

治法:益肾滋阴,清热止带。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医案

患者,女,37岁。

初诊:近1年带下量多如注,色白,质稀。伴有腰痛如折,头晕耳鸣,倦怠乏力,纳差,面色晦暗,舌淡红,苔白滑,脉沉细。

辨证:肾气不固,带脉失于制约所致。益气补肾,固冲止带

治法:补虚泻实,调和气血。

处方:方用固阴煎加减

人参10g,山药15g,山茱萸15g,炙甘草5g,五味子15g,覆盆子15g,白术15g,茯苓20g,芡实15g,煅龙牡各2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二诊:服药后带下量明显减少,胃纳增进,腰痛症状减轻。舌淡红,脉细滑。

继以上方再进7剂,服药后带下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