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月经规律,每月如期而至,各项检查也没大问题,为什么就是怀不上?
经期正常却久备不孕是什么原因?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妇科医生万倩雯指出,月经周期规律固然重要,但这仅仅反映了"天癸至"和"任通冲盛"的基本条件初步具备(即卵巢有周期性排卵,子宫内膜能规律生长脱落)。而成功受孕并维持妊娠,更需要肾精充盛、气血调和、胞宫温暖、冲任胞脉通畅无阻的"沃土环境"。
1.肾精亏虚,生命之火不旺: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肾精是化生"天癸"(促进生殖的物质与功能)和孕育胚胎的原始能量。若禀赋不足、久病耗损、或房劳过度、屡次流产,导致肾精(尤其是肾阴)亏虚,则犹如种子质量欠佳或土壤养分不足,即使按时播种(排卵),也难以生根发芽(受精卵着床)或茁壮成长(胚胎发育)。患者可能无明显寒热症状,但常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发枯易脱、性欲减退、卵泡发育不良或黄体功能不足(表现为基础体温爬升慢、高温相短)等。
2.气血不足,胞宫失于濡养:"妇人以血为本"。气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更是胚胎着床发育的必需养分。思虑过度、脾胃虚弱、慢性失血等可导致气血两虚。气血不足,则胞宫失于濡养,内膜菲薄犹如贫瘠之地;冲任气血亏虚,则难以摄精成孕,或孕后胎元不固易流产。此类患者可能月经量偏少、色淡质稀,面色萎黄或苍白,乏力倦怠,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脉细弱。
3.胞宫虚寒,难以孕育生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或过食生冷、贪凉露脐、久居寒湿之地,导致胞宫虚寒。寒主收引凝滞,寒邪客于胞宫,则气血运行不畅,宫腔环境寒冷如冬,不利于受精卵着床与胚胎生长。患者常见小腹、腰骶部冷痛(得温则减),畏寒肢冷,月经色黯有血块,痛经(热敷可缓解),性欲淡漠,白带清稀量多。
4.肝郁气滞,冲任气血失调:长期精神压力大、情志不畅易致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调节气机。肝郁则气机不畅,影响冲任气血的调和与胞脉的通畅;气滞则血瘀,瘀血内阻胞宫胞脉,不仅影响卵子排出、受精卵运输及着床,还会形成不利于胚胎生长的微环境。患者常伴有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胸闷胁胀、月经周期或量虽正常但经行不畅、有血块、舌质偏黯或有瘀点。
经期正常但是久备不孕中医怎么治疗?
针对上述以肾精亏虚、胞宫失温、气血不足为核心病机的"隐形不孕",万倩雯医生在临床中善用并化裁一张经典名方——必孕汤。此方并非追求速效的"神药",而是通过系统调理,改善孕育内环境,为受孕打下坚实基础。
必孕汤由续断、沙参、杜仲、当归、香附、益母草、川芎、橘皮、砂仁9味药组成,具有调经助孕的功效。
方中续断和杜仲甘温能补,又能补肝肾,补而不滞,续筋骨。筋骨坚韧者,其精气必足。所以续断能坚定人身之筋骨气血,固本安胎。杜仲和续断一样有补益肝肾、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但杜仲性味辛平,中性偏温,药性不烈,偏向补中益精气之效。
沙参具有清养肺胃之功,明代大医张景岳说:肺主气,肺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而胃气呢,中医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则五脏都很有活力,可为人体提供旺盛的精力。故沙参又从肺胃方面来对人体进行补虚固本。
当归味甘而重,专能补血,是妇科圣药,亦是血中之要药。血为气之母,血足气才足,充足的气血能够让身体活力倍增,是助孕不可少的要素。所以十个妇科方子里面有九个含有当归。
益母草素有“血家圣药”“经产良药”之称,专入心肝血分,行血祛瘀功效杠杠的。可调经利水、祛瘀生新、消肿止痛。常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淤血等症状。对于此方中的益母草,主要起到的是祛淤生新,治疗痛经的作用。
香附和川芎肝郁气滞易引起经期不准,但并不是说经期准就没有肝郁气滞。肝郁气滞证会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异常,致气机瘀滞,以致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良好的情绪对于好孕非常重要。香附是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好手。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为血中之气药,能行散解郁,治疗痛经。两者携手,是行气解郁的好搭档。
橘皮如果体内湿气重,下行至胞官,慢慢被体温加热,熬炼,便成痰液,痰液会黏滞气机,阻滞胞宫,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就不能正常疏泄。疏泄太过易月经过多,疏泄不足易月经过少等,导致难以好孕。而橘皮能够理气调中,燥湿化痰,助孕的作用不可忽视。不过其性味辛而微苦,温,有阴亏损,内有实热者要慎用。
砂仁是点睛之药,其芳香行散,降中有升,行气调中,引气归元。就像那缕温馨的灯光,照亮回家的路。宝宝的房间至此明亮通透,就等着宝宝入住了。
加减妙用
肾阳虚明显(胞宫虚寒):加巴戟天、淫羊藿、艾叶、肉桂等温肾暖宫散寒。
气血虚弱显著:加黄芪、党参、阿胶等益气补血。
肝郁气滞突出:加柴胡、香附、郁金等疏肝理气解郁。
兼有瘀血内阻:加丹参、益母草、桃仁(量宜轻)等活血化瘀通络。
脾虚湿盛(舌苔厚腻):加白术、茯苓、陈皮等健脾化湿。
排卵障碍或黄体功能不足:常在排卵期前后调整方药,或加入仙茅、肉苁蓉、紫石英等促进排卵、支持黄体。
医案
患者:刘女士,32岁。
主诉:结婚五年未孕。平素月经不规律,量少色淡,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初诊:舌质偏淡苔薄白,脉沉细略弦。
中医诊断:肝肾不足、血虚不孕。
治以:滋肾填精,益气养血,疏肝暖宫。
开方:必孕汤加减。
方药:续断、沙参、杜仲、当归、香附、益母草、川芎、橘皮、砂仁、枸杞子、菟丝子。方中增加了枸杞子和菟丝子两味药材,以增强补肾益精的功效;同时,减少了川芎的用量,以避免其过于辛散而耗伤阴血。
结果:经过连续服用三个月的加减必孕汤后,患者的月经周期逐渐规律,经量增多,色泽鲜红。半年后成功怀孕。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