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痒到无法入睡,皮肤上莫名出现大片红疹,越抓越痒……这是荨麻疹患者的日常噩梦。为什么荨麻疹总是突如其来,又反复发作?
荨麻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皮肤科专家陈顺涛主任指出,荨麻疹在中医里称为“瘾疹”,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风”、“湿”、“热”邪气及人体自身“正气不足”有关。
外因:感受风邪。
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寒、热、湿邪侵袭人体。
风寒束表:多见于遇冷发作或加重的患者,疹色多淡红或苍白。
风热犯肺:多见于遇热加重的患者,疹色鲜红、灼热瘙痒。
风湿客肤:多与潮湿环境有关,皮疹可伴有肿胀、水疱倾向。
内因:脏腑功能失调
这是荨麻疹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核心病位在肺、脾、肝。
肺气不足,卫外不固:中医认为“肺主皮毛”,主管人体一身之表。肺气虚则皮肤腠理不固,犹如城门失守,风邪轻易入侵,引发风团。
脾胃虚弱,湿热内蕴:“脾为生痰之源”。饮食不节(如过食辛辣、海鲜、冷饮)会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水湿停滞,郁而化热。湿热蕴于体内,一旦遇到外风,内外相合,发于肌肤即成荨麻疹。
肝郁血虚,生风化燥:情绪压力、熬夜失眠会导致肝气郁结,日久耗伤阴血。血虚则不能濡养皮肤,容易生风(内风),导致皮肤干燥、瘙痒,风团反复。
为什么荨麻疹反复发作?
祛邪未净:常规治疗可能只缓解了表面的风团和瘙痒(祛除了外邪),但体内的湿、热、瘀等病理产物并未被彻底清除,一旦停药或遇到诱因,便会卷土重来。
正气未复:肺、脾、肝的脏腑功能没有恢复到平衡状态。脾虚依然生湿,肺虚依然怕风,血虚依然生燥。这个“虚”的底子还在,就等于为风邪的再次入侵提供了土壤。
因此,中医治疗荨麻疹的优势不在于快速压制症状,而在于改善内环境,祛除病邪的同时扶助正气,从根源上减少复发。
荨麻疹中医怎么治疗?
对于临床常见的风寒束表、营卫不和型荨麻疹,陈顺涛主任常以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桂枝麻黄各半汤为主方进行化裁,临床效果显著。
桂枝麻黄各半汤由桂枝、白芍、生姜、甘草、麻黄、杏仁、大枣组成。
方解
麻黄:能发汗解表,开泄腠理,目的是给体内的邪气(风寒)一个出路。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与芍药配伍可调和营卫。
杏仁:助麻黄宣肺气。
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益阴和营,固护脾胃,防止麻黄、桂枝发汗太过。
加减妙用:若湿热偏重(皮疹鲜红、口苦),加黄芩、栀子清热利湿;若瘙痒剧烈,加防风、荆芥祛风止痒;若体质虚弱(易疲劳、气虚),加黄芪、党参益气固表。
医案
患者:许先生,28岁。
主诉:患慢性荨麻疹2年多,每至夜间入睡前必剧烈发作,风团色淡,痒不能眠,需服用抗过敏药才能勉强入睡。平素怕风,稍吹空调即发作,汗出不畅。
初诊:见其舌淡苔薄白,脉浮略紧。
诊断:风寒束表,营卫不和。
治以:解表散寒、调和营卫。
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
二诊:患者服用3剂后反馈,夜间瘙痒感大减,已能安然入睡,风团发作面积和频率明显减少。7剂后,即使偶尔吹风,也仅起少量风团,很快自行消退。后续以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巩固调理2周。
结果:诸症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