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疼、说话时疼,甚至连喝水都成了一种折磨——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太折磨人了,这要怎么办?

口腔溃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皮肤科专家陈顺涛主任指出,中医将口腔溃疡称为“口疮”,80%反复口腔溃疡患者,都属于“寒热错杂”证型,而非单纯的“上火”,具体与两大脏腑相关。

1.心脾积热 + 脾胃虚寒:平时爱吃辛辣、烧烤(积热),又常喝冰饮、吃生冷(伤脾阳),导致“热在黏膜、寒在脾胃”—— 表现为溃疡红肿疼痛(热),但吃了清热药后会拉肚子、怕冷(寒);

2.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长期情绪焦虑(心火旺),会让“火邪上炎” 到口腔;脾胃虚弱(运化差),则无法输送营养到黏膜,导致溃疡难愈合 —— 常伴随口干、心烦(心火),以及腹胀、大便不成形(脾虚)。

反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怎么治疗效果好?

针对寒热错杂这一核心病机,陈顺涛主任尤为推崇用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甘草泻心汤来治疗,效果显著。此方尤其适合“溃疡反复、疼痛明显,又伴怕冷、大便稀” 的患者。

甘草泻心汤由甘草、黄芩、干姜、半夏、大枣、黄连、人参七味药组成。

方解

君药:甘草:既能清热解毒、缓解黏膜疼痛,又能补中益气、保护脾胃,避免其他药损伤正气;

清热组:黄芩、黄连:黄芩清上焦心火,黄连清中焦脾热,两者合用,能快速减轻溃疡红肿、疼痛,却不苦寒伤脾;

温脾组:干姜、半夏:干姜温脾散寒,改善因吃凉食、脾虚导致的怕冷、大便稀;半夏燥湿化痰,缓解口腔黏腻、食欲不振;

补益组:大枣、人参(或党参 15g):大枣补中益气,人参(党参)健脾养胃,为黏膜修复提供 “营养支持”,减少溃疡复发。

加减妙用:疼痛明显加金银花、连翘;溃疡深陷久不敛口加黄芪、白术;伴有焦虑失眠加栀子、淡豆豉。

甘草泻心汤并非“万能溃疡方”,仅适合 “寒热错杂型” 口腔溃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溃疡反复出现,每次疼 7 天以上,甚至 10 天不愈;

溃疡红肿疼痛,但吃了清热药(如牛黄解毒片)后会拉肚子、手脚凉;

平时伴口干(但不敢喝凉水)、腹胀、大便不成形,或情绪容易烦躁。

医案

患者:王女士,37岁。

主诉: 反复口腔溃疡3年余,每月发作2-3次,每次持续1-2周。近半年加重,溃疡此起彼伏,几乎无间歇期。

初诊:口腔内颊黏膜、舌边可见4处大小不等的溃疡,最大者约0.4cm×0.5cm,基底色红,周围黏膜充血。伴有胃脘痞胀、纳差、肠鸣、便溏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

中医辨证: 寒热错杂,脾胃不和,湿热上蒸。

开方:甘草泻心汤加减。

方药:炙甘草15g、黄芩10g、黄连6g、干姜8g、法半夏9g、党参12g、大枣15g、加炒白术10g、茯苓15g,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二诊:服药3剂后溃疡疼痛明显减轻,胃脘痞胀好转;服药7剂后溃疡基本愈合,食欲改善,大便成形。守方加减续服14剂。

结果:诸症痊愈,期间未再出现新发溃疡。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