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始,万物藏”,2025年11月7日迎来了——立冬。这意味着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介绍,中医认为,冬季对应五脏中的“肾”,而“肾主藏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因此,立冬养生的重点在于补肾藏精、温阳防寒,同时调和气血,抵御寒邪

立冬三候

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意思是,此时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饮食养生

立冬之后,冷空气活跃、寒气凝滞,易导致人体气机与血运不畅。

此时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盛,人体也应顺应“冬藏”的规律,收敛精神、蓄积能量,为来年春季的生发打下基础。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指出,冬季进补需“对症下药”,先辨体质再选择方式,避免盲目进补适得其反。

立冬后饮食应以“温补”为主,但需避免过于燥热,以防“上火”。

多食温热

羊肉、牛肉、鸡肉等肉类可温中补气,搭配生姜、胡椒等辛温调料,增强驱寒效果。

滋阴补肾

中医认为黑色入肾,可多食黑米、黑豆、黑芝麻、木耳等,以补肾益气。例如,当归生姜羊肉汤能温中补血,黑豆红枣粥可健脾补肾,都是适合冬日的食疗方。

润燥生津

冬季室内干燥,可多食银耳、百合、梨、蜂蜜等,缓解咽干、咳嗽。同时,尽量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燥热之物,以免损伤脾胃或耗伤阴液。

立冬节气灸

立冬将至,《黄帝内经》有言:“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立冬一至,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归于闭藏,养生当以敛阴护阳、温补强身为根本 。

此时寒邪易侵袭机体,气血因寒凝涩不畅,正是中医艾灸发挥优势的黄金时节——艾灸纯阳之火,专克秋冬之寒,能为身体点燃“内置小太阳”,贡方堂中医立冬节气灸温通经络、补益阳气,让养生事半功倍。

关元穴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作用:

①培元固本,温阳益气:关元位居脐下三寸,是人身元气关藏之所。立冬时节阳气内收,艾灸关元能大补元气,温肾壮阳,能缓解畏寒肢冷、夜尿频多等元阳不足表现。

②温经散寒,调理冲任:寒邪易直中脾胃,易致脘腹冷痛、泄泻纳呆。艾灸关元可以温通中焦,助其运化之职。

此外,关元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之处,艾灸此穴对寒客胞宫之痛经带下清稀有温煦之效。

肾俞穴

定位: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作用:

①温补肾阳,强健腰膝:肾俞为肾之背俞穴,是肾气输注于背部之处。艾灸肾俞能温煦肾脏,补益命门真火,温通经脉,强壮筋骨,缓解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夜尿频等肾虚表现。

②纳气平喘,固精止遗:肾主纳气,主藏精。冬季寒气凛冽,易致肺肾气虚,出现动则气喘;肾关不固则见遗精早泄、夜尿频多。艾灸肾俞能强化肾的封藏功能,使肺气下纳于肾,肾精固守于内,对肾不纳气之喘促、肾气不固之遗精有调理作用。

足三里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固元、通经活络、疏风化湿的作用。

穴位按摩

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气血运行趋缓,寒邪易乘虚而入,通过针对性推拿可疏通经络、温补阳气,让身体在寒冬来临前储备足够“能量”。

贡方堂立冬推拿围绕“驱寒暖脏”精准发力。首推腰背部督脉与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膀胱经贯穿全身阳气,用掌根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推揉,或用拇指点按肾俞、命门穴,能快速唤醒全身阳气,缓解腰背发冷、四肢冰凉的症状,就像给身体“充电”,驱散积累的寒气。

针对冬季高发的脾胃虚弱、易感风寒问题,腹部与手部推拿是关键。

  • 命门穴:补肾阳,强腰膝,每日按揉5分钟。

  • 涌泉穴:滋阴降火,睡前按摩可助眠。

  • 关元穴:温补元气,艾灸或热敷效果更佳。

立冬养生“御寒方案”

正确应对立冬的寒与燥,需要以“藏阳、温补、通络”为核心,从中药调理、饮食搭配、起居养护等方面入手,打造全方位养生方案。

  • 起居调养

早睡晚起:晚上10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睡眠,让阳气潜藏;早晨待太阳升起后再起床,避免寒邪侵袭。

注意保暖:重点保护头部、颈部、背部和脚部,外出戴帽子、围巾,穿保暖鞋袜。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15-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 温和运动

以静为主,以动为辅。时间选择在上午10点后、下午3-4点(气温较高时段)运动,项目以太极拳、八段锦、慢走等舒缓运动为主;运动后及时补充温热水。

总之,立冬是“冬藏”的起点,也是“养生进补”的关键期。适宜的饮食与规律的起居,为身体积蓄能量,迎接来年的生机勃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