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的那几天,除了腹痛、腰酸,还有一月经期头痛准时上演——太阳穴突突地跳,后脑勺像被针扎,严重时甚至恶心呕吐,只能躲在黑暗的房间里等待缓解,这要怎么办?

月经期头痛是什么原因?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妇科医生万倩雯指出,经期头痛不是 “忍忍就好”,最常见的是这 3 种情况,你可以对照看看自己属于哪类?

1.血瘀阻滞:最常见!瘀血堵在头部,气血不通就疼

这是经期头痛的 “头号凶手”。中医讲,月经期间女性气血要 “往下走”,帮着经血排出,要是体内有瘀血(比如平时受凉、生气、流产后没调理好),瘀血就会堵在头部的经络里 —— 气血过不去,就像水管堵了水流不通,自然会 “胀得疼”。

典型表现:头痛固定在一个地方(比如太阳穴、后脑勺),不是隐隐疼,是跳着疼、针扎似的疼,月经量少、颜色暗,还带着小血块,平时手脚容易凉,冬天更明显。

2.肝气郁结:压力大、爱生气,气堵了也会疼

现在很多姐妹又要上班又要顾家,压力大、爱生闷气,时间久了就会 “肝气郁结”。月经期间,肝气本来就容易 “躁动”,气一堵就会带着血一起瘀在头部,越堵越疼。

典型表现:经期前几天就开始头痛,一着急、吵架疼得更厉害,还伴乳房胀痛、烦躁,月经要么提前要么推后,经血里也有小血块。

3.气血亏虚:气血不够,头部 “没营养” 也会疼

这种疼不是 “剧烈疼”,是隐隐的、昏沉的疼,像头上裹了层布,经期后会更明显。多是平时太劳累、节食减肥,导致气血不足 —— 月经期间气血再往下走,头部“供不上营养”,就会慢慢疼起来。

典型表现:头痛轻但持续时间长,伴乏力、脸色苍白、月经量少色淡,经期后还容易头晕、没精神。

月经期头痛中医怎么调理?

面对最常见的瘀血阻滞型头痛,万倩雯医师推荐使用清代名医王清任的 "通窍活血汤" ,并配合外用 "贡方堂御痛膏" ,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1.内服:通窍活血汤,打通头部瘀血“堵点”

通窍活血汤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葱、姜、枣、麝香(可用石菖蒲替代)组成。

方中川芎、桃仁、红花活血止痛,赤芍凉血散瘀,葱、姜通阳开窍,枣调和营卫。麝香(或石菖蒲)芳香开窍,增强通络之效。适用于血瘀阻络所致的经期头痛。

2.外用:贡方堂御痛膏

对于急性发作的剧烈疼痛,万医师推荐配合使用贡方堂御痛膏。

当头痛突然发作时,将药膏涂抹在太阳穴、风池穴等位置,其中的薄荷脑、冰片能立即带来清凉感,快速舒缓血管痉挛;川芎、白芷等成分能透皮吸收,发挥活血行气、通络止痛的功效。

医案

患者:张女士,32 岁。

主诉:经期头痛 5 年,每次来月经前 2 天就开始疼,固定在右侧太阳穴,跳着疼,疼得厉害时只能请假在家,吃布洛芬也只能管 4 小时,还会恶心、怕光;月经量少,颜色暗,每次都有小血块,平时冬天手脚凉得像冰,穿厚袜子也没用。之前查过西医,做了头颅 CT 没查出问题,只能靠止痛药扛着。

初诊:舌质紫暗、舌下瘀斑、脉细涩。

治以:调气活血、通络止痛。

辨证:血瘀阻滞型经期头痛。

开方:通窍活血汤加减,把原方的麝香换成冰片(更温和,适合长期调理),加了 3g 桂枝温通经络、暖手脚;让她月经前 7 天开始喝,每天 1 剂,分早晚 2 次温服,经期继续喝,连喝 3 个周期。并嘱咐她在经前头痛发作时配合外用御痛膏,将药膏涂抹在太阳穴、风池穴等位置。

医嘱:别吃生冷食物,每天用温水泡脚 10 分钟。

调理效果:

第 1 个周期:月经前只轻微胀了胀,没像以前那样跳着疼,不用吃止痛药也能正常上班,月经量比以前多了点,小血块少了;

第 2 个周期:经期完全不头痛了,只有低头批改作业久了会有点昏沉,手脚也没那么凉了,泡脚后能暖到小腿;

第 3 个周期:头痛彻底没了,月经量、颜色都正常,再也不用提前备止痛药,随访半年,再也没犯过。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