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困扰了很多女性的健康,月经不正常会引起卵巢早衰、不孕症、盆腔感染等多种问题,月经不调吃什么药能恢复正常例假?

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专家熊一向主任表示,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中医认为这个病主要是肝、脾、肾功能失调引起的。月经不调女性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觉得月经不来不用忍受痛苦还是一件好事,其实女性的健康和月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今天在这里分享一个千古调经第一方——温经汤,这个方子能调女人一切血病,月经不调、量少、闭经、淋漓不止,都能调

温经汤


组成:吴茱萸、麦冬、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


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冲。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


运用: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不孕等。临床应用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血夹有瘀块,时有烦热,舌质暗红,脉细涩为辨证要点。


加减:若小腹冷痛甚者,去丹皮、麦冬,加艾叶、小茴香,或桂枝易为肉桂,以增强散寒止痛之力;寒凝而气滞者,加香附、乌药以理气止痛;漏下不止而血色暗淡者,去丹皮,加炮姜、艾叶以温经止血;气虚甚者,加黄芪、白术以益气健脾;傍晚发热甚者,加银柴胡、地骨皮以清虚热。

方中的吴茱萸善于驱散肝肾部位的寒气,桂枝辛温,能够温心阳,散全身的寒邪,生姜则可以化解脾胃的寒邪,这三味药材都是大辛大热的中药,再配以炙甘草,就能“辛甘化阳”,进而将寒气源源不断地“逼”出来。

当归是“血中圣药”,用它来养血活血。另外,白芍养阴柔血,川芎理气活血,丹皮凉血活血,四味药材共用,就能从四个角度来缓解体内的瘀血病症。

人参能大补元气,可用于补充自身耗损的气机,麦冬滋阴,可补充阴液,而阿胶补血,则有助于恢复血气,这三味药材相搭配,就可以很好地将全身的气血补充回来,进而为身体注入新能量

半夏具有消痞散结的作用,可以将体内的痞块给破开,进而促进痰浊等病邪的排出。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使药。

总得来说,温经汤寒热并用,补泻兼施,以散寒化瘀为主,主要适用于体内有寒兼有瘀血的女性,是女性朋友温经散寒、调理月经的首选方剂。


医案

患者:姜女士,年龄45岁。


主诉:一年前开始出现月经不调,心情不畅及紧张时则月经周期后延,近半年经前头痛,烦躁。


症状:现月经失调两月,月经能如期而至,但月经经期延长,前三天多,后面少,但持续半月,颜色暗红,有血块,有腥味,无痛经。月经前3~4天头痛剧烈,月经前口干明显,稍烦躁,无口苦,无潮热汗出,无心慌胸闷,大小便无异常,睡眠欠佳,食欲可。


初诊:舌色略暗微胖,苔薄白满布,舌下静脉瘀。


开方:经前一周服用血府逐瘀汤,经后服用温经汤。


处方如下:吴茱萸3g、当归5g、芍药5g、党参5g、桂枝3g、阿胶5g(化)、生姜2片、牡丹皮10g、甘草5g、法半夏5g、麦冬15g。一直服药到月经前7天,换血府逐瘀汤:桃仁10g、红花5g、当归5g、生地黄12g、川芎5g、赤芍5g、牛膝10g、桔梗6g、柴胡5g、枳壳6g、甘草3g。服药七剂,月经来潮,没月经前头痛,也没别的不适。


结果:随访两月月经正常,也没有月经期头痛的症状,睡眠也有所改善。

中医治病讲究方症结合,对症用药,并不是将名方照搬使用就能治病,需诸药合用,君臣佐使,才能共凑奇效。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一对一咨询老中医。



专家介绍

熊一向,毕业于江西省中医学院,江西省名中医,先后在江西省中医院针灸推拿科、消化科、内分泌科,肿瘤科临床工作40余年,师从(中国新九针)创始人师怀堂、唐治安老师。


擅长针药结合、内服外治,各种痛症、顽固性失眠、面瘫、中风后遗症以及高血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盆腔肿瘤等疑难杂病;善用针刺治疗各种消化内分泌科疾病、穴位植入调理治疗鼻炎、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以"培土生金之法,治疗脾胃疾病有独到之处。


坐诊时间:每周一、三、四、五、六、日上午9:30-下午16:30

坐诊地点: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洪城时代广场1栋贡方堂国医馆 · 中医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