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是让很多人尴尬的问题,即使平时刷牙很勤快,也还是没有用。口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样去除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口臭在中医中被称为口臭症状或口臭病,多由胃肠积滞积食、湿热、脾阳亏虚所导致。中医对口臭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这里推荐一个中医方剂——清胃散

清胃散


组成:升麻、黄连、当归、生地、丹皮。


用量:生地黄、当归身各6g,牡丹皮9g,黄连6g (夏月倍之),升麻9g。


用法:上药为末,都作一服,水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放冷服之。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痛,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运用:本方用于胃火牙痛,临床应用以牙痛牵引头痛,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若肠燥便秘,加大黄以导热下行;口渴饮冷,加石膏,玄参,天花粉以清热生津;胃火炽盛之牙衄,加牛膝导血热下行。


禁忌: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使用。


本方证是由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足阳明胃经循鼻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上项贯颊入下齿,胃中热盛,循上冲则口气热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血络受伤,故牙宣出血,甚则牙龈溃烂;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俱为胃热津伤之候。宜清胃凉血。

方用苦寒泻火之黄连为君,直折胃腑之热。臣以甘辛微寒之升麻,一取其清热解毒,以治胃火牙痛;一取其轻清升散透发,可宣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郁遏之伏火,有“火郁发之”之意。黄连得升麻,降中寓升,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则散火而无升焰之虞。

胃热盛已侵及血分,进而耗伤阴血,故以生地凉血滋阴丹皮凉血清热,皆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以助消肿止痛,为佐药。升麻兼以引经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以使上炎之火得降,血分之热得除,于是循经外发诸症,皆可因热毒内彻而解。


医案


基本信息

患者:王先生,年龄28岁。

主诉:口臭1年。

病史自述口臭1年余,不能近人,多次于外院服用中药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佳。曾查碳13呼吸试验(-)。症见胃院部烧灼感,口臭,口干喜冷饮,口苦,心情烦躁,纳差,睡眠欠佳,小便调,大便干结。平素嗜食辛辣。

检查口腔异味明显,口腔卫生欠佳,少许软垢,牙龈色红。口内未见龋齿,咽后壁稍充血。舌质红,苔黄稍腻,脉弦数。

诊断:口臭

辩证:胃热火盛。

治法清胃泻火。

开方清胃散加减。生地黄15g,牡丹皮10g,黄连6g,升麻10g,蒲公英10g,连翘10g,芦根10g,麦门冬10g,石斛10g,柴胡10g,白芍15g,广藿香10g,佩兰10g。10剂,日1剂,水煎服。

医嘱饮食宜清淡。

二诊药后口臭减轻,睡眠改善,大便仍稍干。上方加柏子仁10g。10剂,日1剂,水煎服。

三诊:药后口臭基本消失。


陈主任称,在服用清胃散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加好的治疗效果,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远离各种对于上火燥热的食物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大大的减低对于肠胃的刺激,也可以减少胃火的几率,对于治疗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十分有好处,也可以使得清胃散的作用更加好的发挥。

另外,白清胃散的禁忌主要包括孕妇、脾胃虚寒者等人群,另外对于药物成份过敏的人群也不建议使用。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一对一咨询老中医。

专家介绍


陈顺涛,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副主任医师,197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历任所在医院科主任、副院长、院长工作多年。1992 年在上海龙华医院皮肤科进修深造。


擅长使用中医内调和外治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甲亢、减,桥本氏甲状腺炎,内科疾病,疑难杂症等。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妇科月经失调、各种类型的闭经如多囊卵巢、卵巢早衰、月经稀发以及复发性流产、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等妊娠病。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皮肤疾病如过敏性寻麻疹,顽固性皮肤癌痒症,座疮性皮炎急慢性湿疹,带状疱疹,疗疮疗毒,性病等疑难病症。


坐诊时间:每周一、三、四、五、六上午9:30-下午16:30

坐诊地点: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洪城时代广场1栋贡方堂国医馆 · 中医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