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痛可忍痒不可忍。湿疹十分常见,瘙痒让人烦躁。
有这样一群人,上至刚出生的小宝宝,下到年过半百的老年人,都遭受反复皮肤瘙痒折磨,经常卧枕难眠……
或许,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引起的——特应性皮炎。
湿疹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中医将湿疹归类为“湿疮”,认为与体内“湿热”或“脾虚湿蕴”有关。
这里的“湿”并非指皮肤表面潮湿,而是指体内“湿邪”积聚(如代谢紊乱、水液运化失调),导致皮肤出现红斑、渗液等表现。
传统中医观察到部分湿疹患者急性期有渗出、流黄水(即“湿”的表现),故以“湿”命名。
南昌贡方堂中医皮肤科专家陈顺涛表示,其发病与以下因素相关:
湿热内蕴
长期饮食不节(如嗜食辛辣、油腻、甜食)
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久化热,外泛肌肤
脾虚湿盛
脾主运化水湿,若脾气虚弱,水湿停滞,皮肤不得濡养,易生湿疹
血虚风燥
久病或体质虚弱,导致阴血不足,皮肤失养,干燥脱屑,瘙痒剧烈
外感风邪
外界风、湿、热邪侵袭,与体内湿毒相搏,发于肌肤
中医怎么调理?
湿疹在临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急性湿疹表现为:米粒状小水泡和小丘疹,逐渐糜烂并渗出,伴有奇痒。
慢性湿疹表现为:皮肤粗糙干燥、剧痒、脱屑、苔藓样皮肤改变。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中医这样治湿疹
原本的四物汤能养血活血,补而不腻,包含熟地、当归、白芍和川芎四味药。
因为慢性湿疹的病因是血虚风燥,所以在养血时,需将熟地改为生地,以养阴液。改良后的方子为生地、当归、白芍、川芎,可清热凉血、活血养血。
整个方子分工协作,面面俱到。注意当归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因此在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的排便情况调整剂量。儿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中医外治法
急性渗液期:用收敛止痒的草药煎汤冷敷,如马齿苋、黄柏、苦参、地肤子等。
慢性干燥期:以润肤止痒为主,可选用当归、白鲜皮、蛇床子煎汤外洗。
其他疗法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曲池、合谷、血海等)来调节气血,缓解症状。
艾灸疗法:通过艾灸局部腧穴达到调理气血、增强免疫力、排毒养颜、舒筋活络、拔毒泻热的功效。
拔罐疗法:通过一定时间吸附,达到清热利湿,调气和血的功效。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搔抓,防止感染。
避免过度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波动可能加重湿疹,保持心情平和有助于病情恢复。
医案
患者,女,32岁。
自诉:反复湿疹5年,双手、肘窝反复起疹、渗液、瘙痒。西医诊断为"慢性湿疹",外用激素药膏可暂时缓解,但停药即复发。
中医辨证:湿热内蕴型湿疹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等),清热利湿
外洗方:苦参、黄柏、白鲜皮煎水湿敷
饮食调整:忌辛辣、海鲜、甜腻食物
复诊:1周后渗液减少,瘙痒减轻
预后:1个月后皮疹基本消退,仅留色素沉着;后继续服药,3个月后未再复发,体质明显改善
湿疹并非单纯的皮肤问题,而是身体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从根本调理体质,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减少复发。若你长期受湿疹困扰,不妨尝试中医调理,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