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经常肠胃不适,胃胀、胃痛、胃反酸……从而诱发各种急慢性胃炎、胃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各种胃病。

胃痛怎么快速缓解?

我们常说的胃痛,中医又叫做胃脘痛,具体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症状的病证,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

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都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

饮食不规律会导致胃功能紊乱,进而引起胃部不适,例如胃痛,腹胀和嗳气。

因此,通常需要首先注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生冷性食物,避免吸烟和烟酒,规律饮食,饭后适量运动等。通常,可以慢慢恢复的。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表示,感觉胃疼难受可以在一些重点穴位进行按摩来进行缓解。比如揉内关穴,这时候一般需要用拇指来进行按揉,可以通过定位转圈的方式来进行两手交替按揉。

为什么“一生气就会胃痛”?

胃肠道活动由植物神经支配,当人处于情绪激动即应激状态时,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导致胃肠道肌肉过度收缩痉挛,胃酸分泌过多,肾上腺素分泌过多血管收缩影响胃肠道血供,这些因素都可能产生疼痛的感觉。

而有慢性胃炎基础的人群,因为本身存在胃组织受损,所以比一般人更容易“气到胃痛”

从中医的五行生克关系来看,木克土,肝属木,脾属土,当脾气虚弱,或肝气郁滞,木克土太过,则会出现脾胃消化功能受损的病理情况。

肝主疏泄,表现为调节脾胃之气的升降、调畅情志等,当情志不畅则肝郁失疏泄,肝郁气滞则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功能,可以出现腹部胀痛、胃口欠佳、反酸欲呕等症状。

专家提醒,女性朋友以肝为用,常常需要兼顾工作和家庭,压力山大,如果不能有效疏导,更易出现情绪问题,久而久之,则可能出现身体各种不适。

除了会影响脾胃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还会出现喜叹气、胁肋部疼痛、失眠、月经不调等问题。

中医怎么调理?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人在出生之后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需要依靠脾胃的摄取。一旦脾胃出现问题,身体各个器官也会出现一系列影响。

有些人胃痛发作第一选择就是吃药,然而,总是吃药也有副作用。

那么,如果不想吃药,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

胃气郁滞、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机。想要调和胃肠功能,胃疼时选择针灸、推拿、刮痧、艾灸、中药等方法能很好的舒缓胃痛。

对于单纯的胃痛,张学文认为只要辨清四虚(气虚、阳虚、阴虚、阴阳两虚)和六郁(气郁、血郁、痰郁、湿郁、食郁、火郁),胃痛之证就可迎刃而解。

医案

患者,女,46岁。

自述:患者胃痛已20余年,查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先后于多家医院治疗,服用中西药调理,症状时轻时重。现胃脘疼痛,伴反酸,恶心,纳呆,夜休可,时口苦。

诊断:(脾胃虚弱型)胃脘痛(西医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则:健脾益气,调中和胃。

处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广木香6g,砂仁6g,姜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2g,白术10g,党参12g,甘草6g,焦三仙各15g,延胡索12g,香附12g,灵芝12g,煅瓦楞15g,浙贝母10g,栀子10g,柴胡6g,郁金12g。10剂,水煎服,日1剂。

预后:胃痛、反酸等症减轻,上方去柴胡,加黄连6g,再服15剂,诸证基本消失,大便也基本正常。

总之,中医在预防和治疗胃痛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情绪调节、起居有常等方法预防,同时也可以采用中药治疗、艾灸治疗、针灸治疗、穴位贴敷治疗等方法治疗胃痛。如果你有胃痛的困扰,不妨试试中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