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单上写着乳腺结节,会不会癌变?平时胸总胀疼,结节摸起来还硬邦邦……不少女性查出乳腺结节后,既焦虑又迷茫,不知道怎么办。

乳腺结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乳腺结节属于中医“乳癖”的范畴。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认为,结节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它是身体内部长期失调的“果”,其主要病机在于肝气郁结、痰瘀互结

1. 肝气郁结——第一大成因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肝经的循行路线恰好经过乳房。现代女性面临工作、家庭等多重压力,长期情绪不畅、郁闷、生气或精神紧张,都可能导致肝气郁结。

气滞则血瘀: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气不行则血不畅,久而久之形成血瘀。

气滞则痰凝:肝气郁结会横逆犯脾,导致脾胃功能受损,水湿运化失常,聚湿成痰。最终,气滞、血瘀、痰湿这些病理产物在乳房这个“交通要道”上互结,形成了结节。 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女性在生气或月经前期会感到乳房胀痛明显加重。

2. 冲任失调——内在根基

中医的“冲任二脉”与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息息相关。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劳累、多产、流产等,导致冲任失调,气血紊乱,也会上行于乳房,引发结块和疼痛,其症状常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

3. 现代生活方式加持

饮食不节:偏爱肥甘厚味、生冷食物,损伤脾胃,加重痰湿体质。

作息紊乱:长期熬夜耗伤阴血,影响肝肾功能和整体气血平衡。

久坐少动:导致全身气机不畅,进一步加重郁结。

乳腺结节中医怎么治疗?

针对乳腺结节的形成机制,陈顺涛主任常使用一个国医大师经验方——乳核饮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临床收效显著。此方具有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的功效。

乳核饮由柴胡,白芍,香附,郁金,青皮,丹参,三棱,莪术,生牡蛎(先煎),白花蛇舌草,夏枯草,黄芪组成。

方中柴胡不止可以疏肝解郁,使人情志舒畅,还有生发阳气的功效。

香附、郁金能理气行气,从而推动气机的流动,疏通淤堵之血液。

丹参、三棱、莪术是活血化瘀的良药,丹参还给方子增加了补虚之功。

白芍,养肝阴、补肝血,让肝变得更加柔润。

青皮,破气,相较于陈皮理气的作用更强,善于消除各种积滞。

牡蛎、夏枯草软坚散结。同时夏枯草入肝经,散结的同时还能可以疏肝理气,清肝火。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被称为天然消炎药,中药里的抗生素。另外它还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于预防乳腺疾病进一步恶化起到关键作用。

黄芪,扶正补气。房中又是破血又是破气,很容易伤正气,所以需要黄芪来固护正气;另外,把气补起来,气机流通起来了,就不容易生结节、增生了。

方中这些药材互相配合,共同起到了行气化痰、消瘀散结的作用。

加减妙用:经期经前乳房肿痛显著,肿块增大并随喜怒而消长,脉弦者,加延胡索、金铃子、橘核等;乳房肿块较大而胀痛明显,甚则刺痛,脉涩者,加桃仁、红花、王不留行、炮山甲。去白芍加赤芍;乳痛较轻或无痛,肿块较大质中等硬,脉弦滑者,加海藻、昆布、全瓜蒌、法夏、茯苓、淮山、白术。

医案

患者:刘女士,29岁。

主诉:因工作压力大,情绪烦躁易怒,右乳房外上限可触及一花生米大小结节,质韧,触痛明显。每逢经前一周乳房胀痛加剧,不可触碰,伴有胸闷、胁肋胀痛、善叹气。经西医B超检查诊断为“BI-RADS 3类结节”。

初诊: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肝气郁结,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方药:以乳核饮为基础方加减(柴胡、白芍、香附、郁金、丹参、浙贝母、煅牡蛎、夏枯草、茯苓、甘草等)。14剂,每日1剂,水煎服。

医嘱:保持心情舒畅,适度运动。

二诊:服药后复诊,自述乳房胀痛及胸闷症状大为减轻。继续以上方随证加减调理2个月经周期。

结果:3个月后复查乳腺B超,显示结节缩小至米粒大小,且经前乳房胀痛等不适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