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患者表示,近一年多来,她的右肩疼痛钻心、胳膊几乎动弹不得,生活无法自理,药物、理疗常规治疗难以缓解。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常被称为“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等,是一种多发在40至70岁人群中的疾病,且女性发病率相对男性更高。

近年来发病年龄明显提前,长期伏案工作、空调冷风直吹、缺乏运动是主要诱因。更令人担忧的是,约70%的患者在症状初期选择忍耐,直到活动严重受限才就医,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肩周炎最典型的表现为:肩部无痛点的疼痛无力,功能活动受限。疼痛夜间加重,严重时会影响睡眠,常规活动如穿衣、梳头、提物等都可能受限。

疾病发展经历三个阶段:急性期(疼痛为主)、冻结期(活动度减少)解冻期(功能逐渐恢复)。整个病程可能持续1-2年,但恰当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

肩周炎的治疗,可选择西医和中医不同方法,西医主要通过消炎止痛、休息、温和的肩关节运动等方式;

中医则是通过辨证施治,结合手法干预、微创松解、针灸理疗、中药调理等特色疗法,从疏通经络、松解粘连、调和气血入手,改善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中医治疗

中药内服: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表示,根据辨证论治,对于风寒湿痹型,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对于气滞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

推拿:另外,通过滚、揉、按、拿等手法放松肩部肌肉,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再配合肩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旋转等被动运动,以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

拔罐:也可在肩部疼痛部位及相关穴位进行拔罐,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可采用留罐、闪罐、走罐等方法。

针灸:根据肩周炎的疼痛部位和经络循行,选取肩部及上肢的穴位。如肩前疼痛为主,多取手阳明大肠经的肩髃、臂臑等穴位;肩外侧疼痛为主,常选手少阳三焦经的肩髎、外关等穴位;肩后部疼痛为主,则取手太阳小肠经的肩贞、后溪等穴位。

用《金匮要略》中补气血通阳行痹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方中黄芪甘性温,功可补气升阳;

当归甘辛温,功可补血活血止痛;

白芍味苦酸,功可补血缓急止痛;

桂枝甘辛温,功可温经散寒止痛,同时又有引经作用,使气血直达肩背;

姜黄辛温,功可活血通经止痛;

羌活辛苦温,功可散寒通痹止痛;

伸筋草辛温祛风通络为其所长;

红花辛温,可活血通经止痛;

威灵仙辛咸温,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没药苦辛平,可活血止痛,诸药互用,共奏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活血止痛之功。

当病人的气血回复,阳气充足,手足逐渐出现热感,这个时候再配合针灸、推拿行其经脉,瘀阻的气血就得到了解决,肩周炎的疼痛也就迎刃而解了。

徐莫,女,70岁。

主诉:左肩周炎。肩部明显萎缩,平举不超过30度,疼痛致夜不能寐。舌淡苔白浊,脉滑。病程半年有余,中西药、膏药都试过,没有明显效果。

处方:茯苓12克,炒枳壳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党参15克,白术25克,干姜10克,炙甘草6克,姜黄10克。五剂。

只服用四剂,肩关节就恢复了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