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冒出的痘痘、反复不消的粉刺,总让人想立刻消灭它们—— 试过祛痘膏、针清,却要么没效果,要么留下痘印痘坑,这要怎么办?
痤疮痘痘反复长是什么原因?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皮肤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在中医看来,痤疮并非单纯的 “皮肤问题”,而是体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的外在表现,常见成因主要有这4类。
1.肝胆郁热:现代人常熬夜、压力大,容易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热。肝胆热邪上蒸面部,就会引发痘痘泛红、灼热,还可能伴随口苦、烦躁、月经不调(女性)等症状,尤其在情绪波动后,痘痘容易加重。
2.脾胃湿热:偏爱辛辣、油腻、甜食,或暴饮暴食,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热内生。湿热循经络上泛面部,就会催生粉刺、脓疱,这类痘痘往往红肿疼痛,还可能伴随口臭、便秘、舌苔黄腻等情况。
3.肺经风热:中医认为 “肺主皮毛”,若外感风热之邪,或体内肺热旺盛,热邪循肺经直达面部,就会引发痤疮,多表现为额头、鼻翼周围的小粉刺,伴随口干、咽喉不适等症状。
4.瘀血阻滞:痤疮长期反复,炎症迁延不愈,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肌肤。这类痘痘往往颜色暗红,消退慢,还可能留下色素沉着或痘印,触摸时会有轻微疼痛感。
痘痘中医怎么调理效果好?
面对复杂的痤疮成因,陈顺涛主任强调:“中医治痤疮,关键在‘辨证’,而非‘一方通治’。” 其面对常见的“肝胆郁热型”“少阳不和型”痤疮时,可以用一个千年古方小柴胡汤治疗效果好。常常能发挥出色效果。此方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本是治疗“少阳病”的千古名方。后面被灵活运用于治疗痤疮,正是看中了它 “和解少阳、调达气机” 的核心作用。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
方中柴胡、黄芩是核心药对,一散一清,能舒畅肝胆郁结之气,清解郁而化生的热。
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能调理脾胃,脾胃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和则湿浊不生,气血生化有源。
诸药合用,能调节半表半里的枢机,使内外宣通,将郁结在内的“火”和“湿”透散出去,从而从根本上消除痘痘产生的土壤。
加减妙用:痘痘红肿明显、热象重,会加栀子、连翘清热;若伴随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会加白术、茯苓健脾;若有瘀血痘印,会加当归、丹参活血。
医案
患者: 柯女士,25岁。
主诉:面部痤疮反复发作3年余,以双颊、下颌为甚。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情绪焦虑烦躁。月经前痘痘明显加重,伴有乳房胀痛。曾自行服用清热解毒药及外用药膏,效果不佳,停药即复发。
初诊:面部散在红色丘疹、脓疱,新旧交替。伴有口苦、心烦、睡眠差、食欲一般。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
诊断:粉刺(肝郁气滞,郁热上犯)。
治法:疏肝清热,和解枢机。
开方:小柴胡汤加减
方药:柴胡、黄芩、法半夏、党参、生姜、大枣、甘草、牡丹皮、栀子、郁金、香附等。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医嘱:调整作息不要熬夜,避免辛辣、甜食,保持情绪稳定。
二诊:一周后,患者欣喜反馈,新痘基本未再起,原有红肿痘痘明显消退,情绪和睡眠改善,口苦症状减轻。后续根据情况调整方剂,巩固调理1个多月。
结果:痤疮基本痊愈,月经前也不再出现大量爆痘的情况。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