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饭后感到胃胀气、胃顶、不消化?明明没吃多少,却总觉得很饱、胃很难受?

胃胀气、胃顶、不消化是什么原因?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从中医角度看,胃部不适的根源往往离不开 “脾胃功能失调”,常见原因主要有3种。

1.寒热错杂:这是最常见的诱因之一。比如夏天贪凉喝冰饮、吃雪糕,又同时吃辛辣、油腻食物,导致 “寒邪” 与 “热邪” 在胃中交织。寒则凝,热则胀,脾胃受邪后无法正常 “腐熟水谷”,就会出现胃胀、胃顶,甚至反酸、口苦的症状。

2.饮食不节:长期暴饮暴食、三餐不定时,或偏爱生冷、油炸、难消化的食物,会加重脾胃运化负担。食物积在胃里 “排不出去”,就会引发不消化、胀气,严重时还会伴随嗳气、恶心。

3.情绪失调:中医有 “肝木克脾土” 的说法,长期焦虑、压力大、爱生气,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功能。比如工作紧张时,明明饿了却没胃口,吃一点就胀;或是情绪低落时,总感觉胃里 “堵得慌”,这些都与情绪影响脾胃有关。

胃胀气、胃顶、不消化中医怎么治疗?

针对“寒热错杂、脾胃不和”引发的胃胀、胃顶等问题,陈顺涛主任常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结合患者体质辨证加减,临床效果显著。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甘草7味药组成。

方中半夏能燥湿化痰、和胃降逆,解决 “胃顶、胀气” 的核心问题;黄芩、黄连清胃中热邪,缓解口苦、反酸;干姜温胃散寒,改善因寒邪导致的胃部冷痛、食欲不振;再搭配人参、大枣、甘草补气健脾,修复受损的脾胃功能。全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既能清除胃中邪滞,又能养护脾胃根本,从源头改善不适。

加减妙用:比如胀气严重者,会加陈皮、厚朴理气除胀;不消化明显者,加神曲、麦芽消食导滞;若伴有情绪焦虑,还会搭配柴胡、郁金疏肝解郁。

医案

患者:张女士,33岁。

主诉:胃部胀满不适5年余,加重1个月。自述胃部常年堵闷,像塞了个气球,饭后尤其严重,时常嗳气,口中时有异味,食欲差。严重时伴有烧心感,但腹部又怕冷,不敢吃凉的东西。大便粘腻,排便不爽。多年来尝试各种胃药,效果均不理想。

初诊:舌质淡红,舌苔黄白相间而腻。切其脉,脉弦细。

辨证:寒热错杂,中焦痞塞,脾胃虚弱。

治法:平调寒热,辛开苦降,和胃消痞。

开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方药:姜半夏15g,黄芩10g,黄连6g,干姜10g,党参15g,炙甘草6g,大枣5枚,茯苓15g,炒麦芽15g。共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医嘱:暂停辛辣、生冷食物,三餐定时定量,饭后散步 10 分钟,避免久坐。

二诊:患者服药后欣喜不已,表示胃部胀满感明显减轻,食欲改善,嗳气减少。根据其情况微调药方,嘱其继续调理2周以巩固疗效。

结果:诸症痊愈,精神状态大好。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