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那几天,经量明显减少,颜色还发黑,甚至伴有小腹隐痛或腰酸?这其实是许多女性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南昌贡方堂国医馆陈顺涛主任医师指出,月经量少、色黑多与血虚、血瘀、肾虚或肝郁有关。气血不足,无法充盈冲任二脉,或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体内,都会导致月经异常。
月经量少且发黑主要有哪些类型?
血虚:过度劳累、思虑过多或脾胃功能不佳,可能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血海空虚,经血来源不足,自然量少,颜色也会偏淡或暗黑。
血瘀:情绪抑郁、感受寒邪(如常吃冷饮、穿衣单薄),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瘀血阻滞,经血排出不畅,量少且颜色紫黑,常伴有血块。
肾虚:肾主生殖,藏精,精能化血。若肾气不足或肾精亏虚,也会导致经血乏源,出现月经量少。
肝郁:长期压力大、情绪不畅,会使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影响月经的正常排放。
中医如何调理?
中医治疗月经量少先辨虚实,虚者重在补肾滋肾,或濡养精血;实者宜活血通利,佐以温经、行气、祛痰。虚实错杂者,攻补兼施。
陈顺涛医师今天给大家分享两个经典调理方剂:
1. 四物汤 —— 养血调经第一方
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基础方,源自唐代,被誉为“妇科第一方”。
组成: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功效:熟地黄滋阴补血,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柔肝,川芎活血行气。四药合用,补而不滞,能有效改善血虚引起的月经量少、颜色暗淡问题。
适用人群:适合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头晕心悸、经血色淡质的血虚体质者。
2. 桃红四物汤 —— 活血化瘀的良方
这是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上了桃仁和红花,从而增强了活血化瘀的功效。
组成: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 桃仁、红花。
功效:在补血的基础上,桃仁和红花能强力破除体内瘀血,打通血脉,让经血排出更顺畅。
适用人群:特别适合经血颜色紫黑、有血块、小腹刺痛拒按的血瘀体质者。
重要提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成因各异。上述方剂虽经典,但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和剂量,切勿自行抓药服用。
日常饮食调理建议
除了药物,日常的饮食调理是巩固疗效、改善体质的关键。
多吃养血食物:红枣、桂圆、枸杞、阿胶(适量)、动物肝脏、瘦肉、菠菜等都有很好的补血功效。可以常喝红枣桂圆茶。
选择活血食材:山楂、黑木耳、玫瑰花、醋等能帮助活血散瘀,改善血循环。
忌食生冷寒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经期及平时都要尽量避免冰淇淋、冷饮、生拌沙拉等寒性食物,以免寒凝血脉,加重血瘀。
注意保暖:尤其是腰腹部和脚部的保暖,可以常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医案
患者:赵小姐,33岁
自诉:工作压力大,常熬夜,喜冷饮,近一年经量明显减少,色黑有血块,小腹冷痛拒按。
症见:痛经,乳房胀痛。舌淡苔白,脉细弱。
辨证:寒凝血瘀兼脾虚
治法:补气养血,活血通经。
处方: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方含吴茱萸、当归、川芎、艾叶等),辅以健脾祛湿,配合艾灸关元、三阴交。
二诊:两个周期后经量增加,色转红,血块及冷痛明显减轻。后继服7剂稳固。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