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末秋初,当天气开始转凉,许多人鼻子像开了水龙头,喷嚏一连串、眼睛痒得揉不停……为什么秋季过敏性鼻炎容易发作?过敏性鼻炎可以根治吗?

什么是鼻炎?

“鼻炎”是一个西医病名,它的定义是: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

主要症状是鼻子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后续可能进一步发展为:鼻腔干燥、灼热,嗅觉减退,头痛,咽炎,中耳炎,肺炎等问题。

频繁的鼻塞不通气还会导致出现呼吸障碍,人体血氧浓度不断降低,造成大脑缺氧。

不仅会引起头晕头痛、嗅觉障碍,还会造成记忆力减退,甚至导致抑郁焦虑等严重心理问题。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表示,中医并没有“鼻炎”这一种叫法,称为“鼻鼽”。在中医的理论中,鼻炎的发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治疗遵循“急则祛邪治标,缓则培本固元”原则,急性期以散寒祛湿为主,缓解期注重玉屏风散、肾气丸等长期调补。

据统计,目前我国鼻炎患者高达 2.4 亿,相当于每 5 个人中就有一位受鼻炎困扰。

鼻炎真的治不好吗?不治会怎么样?为什么一直在用药,鼻炎还越来越严重呢?

这些中药,是鼻炎患者的 “得力助手”

1. 苍耳子:通窍小能手

苍耳子味辛、苦,性温,归肺经、肝经。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临床上常用来治疗鼻渊(也就是鼻炎),对缓解鼻塞、流涕超有效!

2. 辛夷:散风通窍“小先锋”

辛夷味辛、性温,归肺经、胃经。和苍耳子一样,有散风寒、通鼻窍的本事,对风寒感冒、鼻渊等病症都有一手,是鼻炎患者的好帮手。

3. 金银花:清热解毒小卫士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经、心经。别看它主要用于治风热感冒,在鼻炎治疗中,它能辅助清除体内热毒,助力病情快快好转。

4. 黄芪:增强体质“小巨人”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经、肺经。它就像身体的“守护者”,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抵抗力,减少感冒等诱发鼻炎的因素。

5. 白芷:解表通窍“小行家”

白芷味辛,性温,归肺经、胃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样样在行,对风寒感冒、头痛、鼻塞流涕等病症效果显著,鼻炎患者用它准没错!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古方叫苍耳子散,出自宋朝的《济生方》。

苍耳子散:炒苍耳子10克、辛夷10克、白芷10克、薄荷10克,作散剂,一次3-6克,温开水冲服。

我们说苍耳子擅长通鼻窍,治鼻塞,鼻不通气效果很好,因为它生满了刺,中药就像士兵,而那些带刺的中药就是手握长枪短剑的士兵,有力量,能穿破,所以能通窍。

辛夷的功效和苍耳子类似,这两个药经常一起用,可以增强疗效

白芷也能通鼻窍,白芷这个药还能帮我们“擦”鼻涕,当然不是行为上把鼻涕擦干净,而是阻断鼻涕的来源。白芷药性偏燥,可以燥湿,鼻涕也是湿气,白芷燥湿的作用大概就像地上有水,你撒一层干燥的土,地面很快就干爽。

最后用薄荷清热泻火,鼻窍不通,气机郁闭,时间久了郁而化火,薄荷轻扬发散的特性清理郁火再好不过。而且薄荷辛凉,带点凉性,不是大寒之物。

这就是苍耳子散,治鼻炎,通利鼻窍,效果很好

患者,女,时年21岁。

初诊:5年前秋冬之际受凉后出现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闻及油烟、刺激性气味或遇风寒则诸症加重,清涕难止,反复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为变应性鼻炎。

症见: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无咳嗽咳痰,平素怕风、怕冷、易感冒,四肢不温,疲倦乏力,运动后汗多,面色苍白,经前1天及经期少腹冷痛。

西医诊断:变应性鼻炎。

中医诊断:鼻鼽。

辨证:肺气不固,脾肾两虚。

治法:温阳固表,健脾补肺温肾。

处方:桂枝15克,大枣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黄芪20,炒白术20克,淫羊藿15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5克。共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服用7剂药后,患者自觉效佳,遂自间断续服14剂。

二诊:鼻痒、鼻塞、喷嚏、流涕、怕风、怕冷好转,精神较前好转,经前及经期小腹冷痛明显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