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身上突然冒出一串水疱,沿着腰间长,痛起来像针扎、火烧,连衣服碰到都钻心,这可能是带状疱疹(蛇缠腰)找上门了!

根据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皮肤科专家陈顺涛主任指出,带状疱疹虽表现为皮肤问题,根源却在 “脏腑失调、邪气侵袭”,临床常见这3类诱因。

1. 肝胆湿热:最常见的 “发病导火索”

“接诊的带状疱疹患者里,近 70% 和‘肝胆湿热’有关。” 陈主任解释,长期熬夜、爱吃辛辣油炸、常喝冰饮,或夏天贪凉吹空调,都会让湿热郁积在肝胆;加上生闷气、压力大导致肝气郁结,湿热跟着 “走窜” 到皮肤,就容易诱发带状疱疹。这类患者的水疱往往又红又亮,痛得剧烈,还可能伴有口苦、小便黄、大便黏腻。

2. 正气不足:免疫力差时 “病毒反扑”

中医认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带状疱疹病毒(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其实早潜伏在体内 —— 小时候长过水痘后,病毒会藏在神经节里。当人过度劳累、生病(比如感冒、糖尿病)、年龄增长(50 岁后免疫力下降),正气变弱,病毒就会 “苏醒”,沿着神经侵犯皮肤,长出水疱、引发剧痛。

3. 情志失调:长期焦虑也会 “引痛上身”

陈主任遇到过不少患者:职场人赶项目熬夜加班、宝妈长期带娃休息差、老人操心子女琐事…… 长期情绪紧绷、肝气不舒,会让气血运行不畅,病毒更容易 “趁虚作乱”。这类患者除了痛,还常伴有烦躁、失眠,水疱多集中在情绪相关的 “肝经循行处”(比如腰侧、胸肋部)。

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带状疱疹发病前常有轻度发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先有灼热感或疼痛感,持续1-3天后出现皮损。

皮损特点为簇集性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老年人往往疼痛更为剧烈,部分患者皮损消退后仍遗留顽固性神经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带状疱疹中医怎么治疗?

针对最常见的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陈顺涛主任常用龙胆泻肝汤调理,能快速清湿热、止剧痛,不少患者 3-5 天疼痛就缓解了。龙胆泻肝汤是中医治疗湿热证的经典方,尤其适合带状疱疹急性期。

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 柴胡、甘草、当归、生地组成。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清泻肝胆实火;黄芩、栀子苦寒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出。当归、生地养血滋阴;柴胡疏畅肝胆之气;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清肝泻火、利湿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正中带状疱疹病机。

加减妙用:若水疱红肿痛得厉害,加连翘、金银花,增强清热解毒;若痛到影响睡眠,加延胡索、乳香,活血止痛;若患者年纪大、乏力明显,加党参、黄芪,补正气助恢复。

医案

患者:范先生,30岁。

主诉:右侧胸背部灼痛5天,出现簇集性水疱3天。患者疼痛剧烈,夜不能寐,口苦咽干,小便黄赤。

初诊:右侧胸背部沿肋间神经分布区域有多处簇集性水疱,疱液澄清,周围皮肤潮红。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肝经郁热,兼感毒邪。

治以:清肝泻火,解毒止痛。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9g,泽泻12g,木通6g,车前子15g,当归9g,生地15g,柴胡9g,延胡索12g,板蓝根15g,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3剂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服药7剂后,水疱不再增多,部分开始干瘪,疼痛变成轻微胀感。稍微调整药方,续服14剂巩固调理。

结果:疼痛基本消失,皮疹消退。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