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俗称“大姨妈”,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属于生育期女性重要的生理现象。
虽然女生来月经的时候会有很多烦恼,比如痛经、疲劳、情绪烦躁等等,但是它对女生来说就像健康“晴雨表”——
我们的子宫状态怎么样,看月经就知道↓↓↓
子宫健康的六大月经表现
周期稳定规律
正常范围:21~35天(本次月经第1天至下次第1天);
波动容忍度:相邻周期差异≤7天(如本月28天、下月35天),说明内分泌和排卵功能稳定;
健康意义:反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正常,偶因压力、作息波动属生理现象。
经期长度适中
理想时长:3~7天(临床可接受2~8天);
异常警示:
<2天:可能提示内膜薄或雌激素不足;
>8天:需排查肌瘤、息肉或黄体功能不全。
经量平衡合理
总量标准:20~80ml/周期(约湿透普通日用卫生巾8~10片);
简易判断:
过少:<5ml(<1矿泉水瓶盖量/天);
过多:>80ml(每1~2小时浸透卫生巾或大量血块)。
经血颜色质地正常
典型状态:暗红色(动脉血占75%,静脉血占25%);
阶段性变化:初期/末期呈咖啡色(氧化所致),偶见<指甲盖大小血块(内膜碎片脱落);
危险信号:持续鲜红(内膜修复异常)或灰红带恶臭(感染迹象)。
痛感轻微可控
正常反应:轻微腹胀、腰酸(前列腺素引起子宫收缩),热敷可缓解;
需警惕:止痛药无效的剧痛、放射痛或逐年加重(可能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
无异常伴随症状
分泌物:淡淡血腥味,无异味或腐臭味;
全身状态:仅轻微疲劳,无持续头晕、呕吐或情绪崩溃,经后体力快速恢复。
月经异常与不孕不育
月经异常是女性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
▲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肥胖、多毛、痤疮等,可导致排卵障碍,影响怀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痛经进行性加重、性交痛、月经异常等,可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堵塞,影响怀孕。
▲高泌乳素血症: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溢乳等,可抑制排卵,影响怀孕。
南昌贡方堂中医妇科专家陈顺涛表示,月经病是妇科的主要病症,是指以月经的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经行发生异常,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月经淋漓不尽、周期紊乱、久备不孕…… 这些困扰女性的妇科问题,背后可能藏着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的病机。
中医经典《金匮要略》里藏着一剂调经祖方 —— 温经汤,它以精妙的组方,寒热攻补兼施,千年以来为无数女性化解妇科难题。
【组成】
吴茱萸15g,桂枝10g,当归10g,川芎10g,牡丹皮10g,半夏10g,生姜10g,阿胶10g,麦门冬15g,芍药10g,甘草10g,人参10g。
【用法】
水煎去渣,分3次温服。阿胶烊化,分3次冲服。
【主治病证】
①月经淋漓不断,漏下不止,唇口干燥,手心烦热。
②月经不调,逾期不至,或时前时后参伍不调。
③经行腹痛,得温稍减,舌淡脉涩。
④久不受孕。
温经汤为调经之祖方,所治漏下不止、月经不调、经行腹痛、久不受孕四症,均系冲任虚寒之病变。冲任为奇经八脉,起于女子胞中。《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脉冲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可见冲任二脉与女子发育、月经、生育都有关系。八脉系于肝肾,所谓冲任虚寒,归属脏腑就是肝肾虚寒。
本方组方体现温经祛瘀、补虚祛瘀、活血止血三种治法。
李某,女,45 岁。
主诉:每值经汛,小腹剧痛、发凉,虽服“止痛药片”而不效。
经期后延、量少色暗、夹有瘀块。本次月经昨日来潮,伴见口干唇燥、头晕,腰酸腿软、抬举无力。舌质暗,脉沉。
证属冲任虚寒,瘀血停滞。治宜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处方:
为疏《金匮要略》“温经汤”:
吴茱萸 8g,桂枝 10g,生姜 10g,当归 12g,白芍 12g,川芎12g,党参 10g,炙甘草 10g,丹皮 10g,阿胶 10g,半夏 15g,麦冬 30g。
服 5 剂,小腹冷痛大减。原方续服 5 剂,至下次月经,未发小腹疼痛,从此月经按期而至,俱无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