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季,不少人会发现梳子上的落发明显增多,浴室地漏也更容易被头发堵塞,除了自己头上,到处都是自己的头发!不禁心生忧虑:“我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人体在秋季出现一定程度的脱发增多,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若脱落过多,则提示身体内部平衡可能已被打破。
为何秋季容易掉发?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陈顺涛主任医师指出,头发的生长、润泽与枯槁,根本在于肾精的充盈和气血的濡养。同时,肺主皮毛,与皮肤毛发的健康也密切相关。秋季脱发增多,主要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秋燥伤肺,皮毛失养:秋季主气为“燥”,燥邪当令,最容易损伤肺脏。秋燥来袭,耗伤肺阴,导致宣发功能失调,输送到头皮和毛囊的津液和气血减少,毛发失去濡养,就会变得干枯、易断、易脱落。
气血内收,上荣不足: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人体也是如此。进入秋季,人体气血开始由体表向体内收敛。相比于夏季,头皮毛孔收缩,气血对毛发的濡养相对减少,这属于正常的“生理性脱发”。
内在虚损,外感燥邪:对于本身就有血虚、肾精亏虚或肝郁血瘀等问题的人,秋季的燥邪就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内在的虚损加上外来的燥邪,里应外合,会导致脱发问题比常人更严重。这属于“病理性脱发”,需要积极干预。
中医如何治疗?
中医治疗脱发强调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旨在从根本上调理脏腑功能,使气血充盈,毛发得养。
根据不同的证型,常用方剂如下:
肺燥血虚型(头发干枯、易断,伴口干咽燥、皮肤干):治以滋阴润肺、养血生发。常用桑麻丸合四物汤加减。
肝肾不足型(脱发广泛,头发稀疏细软,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治以滋补肝肾、填精生发。常用七宝美髯丹或左归丸加减。
气血两虚型(脱发渐进性加重,发质萎黄,伴面色苍白、乏力):治以益气健脾、养血生发。常用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
血热风燥型(脱发突然,头皮瘙痒,或有头屑):治以凉血祛风、养血润燥。常用凉血四物汤合祛风换肌丸加减。
针灸疗法:选取百会、风池、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肾俞等穴位。针灸能疏通头部经络,调节全身气血,改善头皮血液循环,激发毛囊活性。
中药外洗:用侧柏叶、皂角、何首乌、当归等具有养血、祛风、生发功效的中药煎水洗头,直接作用于头皮。
针对脱发掉发,日常吃什么比较好?
推荐食材:
滋阴润燥类:黑芝麻、核桃、花生、百合、银耳、梨、荸荠、莲藕。这些食物能有效对抗秋燥,滋润肺阴和皮毛。
养血生发类:黑豆、黄豆、红枣、桂圆、阿胶、动物肝脏、菠菜、桑葚。
补益肝肾类:枸杞、黑米、紫米、海带、紫菜、牡蛎、虾。
推荐药膳:
黑芝麻桑葚糊:黑芝麻、桑葚干各等份,磨成粉,每次取两勺用开水冲成糊状,可加少许蜂蜜。每日一次,滋补肝肾,乌发生发。
百合银耳羹:百合、银耳、枸杞、红枣同炖,润肺滋阴,养颜润发。
何首乌红枣粥:制何首乌(切记用制何首乌,生何首乌有毒)煎取浓汁,与粳米、红枣同煮为粥。补肝肾,益精血。
饮食禁忌:
减少辛辣、油炸、烧烤类食物的摄入,如辣椒、花椒、炸鸡等,这些食物会助燥伤阴,加重脱发。
避免过度甜腻的食物,以免阻碍脾胃运化。
医案
患者:毛女士,33岁,教师。平日工作繁忙,思虑过多。
主诉:每年入秋后脱发明显增多,已持续3年。头发稀疏干燥,梳头洗头时落发成绺。伴有乏力、睡眠浅、月经量偏少。
查体:面色欠红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脱发(证属气血两虚,兼有秋燥)
治疗:内服中药:予八珍汤加味(加入阿胶、何首乌、麦冬),水煎服,每日一剂。旨在气血双补,兼以滋阴润燥。
针灸治疗:每周2次。取穴: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益气养血)、百会、风池(升提气血至头部)、血海、膈俞(活血养血)。
反馈:治疗2周后,自觉乏力感减轻,脱发量开始减少。连续治疗1个月后,脱发已控制在正常范围,梳头时仅少量脱落。睡眠改善,面色转红润。嘱其继续坚持食疗和规律作息以巩固疗效。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