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经常好多天无法排便?肚子总是胀胀的,蹲在厕所几十分钟却“颗粒无收”?肚子大到像怀孕五个月?南昌贡方堂国医馆陈顺涛主任医师指出,便秘不仅是 "排不出" 的表面问题,它常伴随着腹部胀满、排便费力、排便后仍有不尽感、粪便干结如羊屎等症状,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中医将其归为“便秘”、“脾约”、“阳结”、“阴结”等范畴。

便秘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皮肤问题: 毒素通过皮肤排泄,可引起肤色晦暗、色素沉着、黄褐斑、痘痘、痤疮等。

口臭、体味: 浊气上逆导致口臭;毒素通过汗腺排出,可能使体味加重。

精神神经症状: 毒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心烦、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

导致便秘的常见诱因有哪些?

饮食不当: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过少。

生活习惯: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经常忽视或憋便,打乱排便生物钟。

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影响自主神经,扰乱肠道功能。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肠道蠕动功能自然减弱,更易发生便秘。

中医如何调理便秘?

治疗便秘,绝非一味地用泻药。中医遵循 “六腑以通为用” 的原则,但更强调 “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对于实秘: 以祛邪为主,采用 “泻热、行气、温散” 等方法。

对于虚秘: 以扶正为主,采用 “益气、养血、滋阴、温阳” 等方法,为肠道注入动力和源泉。

针对不同症候,陈医师给大家推荐几款经典方可供参考:

热秘代表:麻子仁丸(脾约丸)

证候: 肠胃燥热,脾约便秘。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方解: 方中麻子仁、杏仁润肠通便;白芍养阴和里;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组成)泻热导滞。攻润相合,专为肠热津亏之便秘而设。

气秘代表:六磨汤

证候: 气机郁滞,腹部胀痛,大便不通。

方解: 方中木香、乌药行气,沉香降气,枳实、槟榔破气导滞,大黄泻下攻积。重在调畅气机,气顺则便通。

冷秘代表:温脾汤

证候: 阳虚寒积,腹痛便秘,手足不温。

方解: 方中附子、干姜温阳散寒;人参、甘草益气健脾;大黄泻下积滞。温补脾阳与攻下冷积相结合,温通并施。

气虚秘代表:黄芪汤

证候: 脾肺气虚,排便无力。

方解: 黄芪补益脾肺之气;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和胃。补气为主,润下为辅。

其他特色疗法: 除了内服中药,针灸(如针刺天枢、支沟、上巨虚等穴位)、腹部按摩、耳穴压豆等外治法也有显著疗效。

日常饮食与护理

饮食调养:

增加膳食纤维: 多吃蔬菜(芹菜、韭菜、菠菜)、水果(香蕉、火龙果)、粗粮(燕麦、红薯、玉米)。

保证充足饮水: 每日晨起空腹一杯温开水,全天饮水不少于1.5升。

食疗方: 黑芝麻粉拌蜂蜜、杏仁露、燕麦粥等均有润肠之效。

禁忌: 少吃辛辣、油炸、烧烤等燥热伤阴之物。

适度运动:

腹部按摩: 每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100-200次。

增强运动: 快走、慢跑、太极拳等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

医案

患者:刘女士,56岁。

主诉:便秘史5年,常依赖泻药排便。近一月加重,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汗出,排便困难,粪便并不十分干硬。便后乏力不堪,伴有气短、心悸、面色苍白。

辨证: 患者年高体弱,病程日久,属虚证。排便无力、挣则汗出气短,是典型的气虚下陷、推送无力之象。心悸面色白,兼有血虚。此为 “气虚秘” 为主,兼有血虚。

治法: 补气养血,润肠通便。

处方: 黄芪汤合润肠丸加减。

复诊: 服药7剂后,患者自觉排便较前顺畅,力气增加。嘱其停用所有泻药,继服原方14剂,并配合饮食调理。一月后随访,大便基本1-2日一行,精神大好。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