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突然袭来一阵刀割般的剧痛,让人冷汗直冒、坐立不安——这可能是肾结石的典型信号。为何我们的肾脏里会“长出”石头?

肾结石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指出,肾结石的形成非一日之寒,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中医理论中,其核心病机在于 “湿热下注,煎熬津液” 。简单来说,就是体内的湿热邪气将尿液中的物质“煮”成了结石。具体来看,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1.饮水不足,尿液 “浓缩” 出结石

这是最常见的诱因!若日常喝水少,尿液中草酸、钙、尿酸等有害物质无法及时排出,浓度逐渐升高,就像盐水蒸发后会析出盐粒一样,这些物质会慢慢沉积、结晶,最终形成结石。尤其是久坐、出汗多的人群,若不及时补水,风险更高。

2.饮食失衡,“吃” 出来的结石隐患

① 长期过量吃高草酸食物(如菠菜、苋菜、巧克力、浓茶),草酸会与体内的钙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草酸钙结石;② 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会导致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也会诱发结石;③ 高盐、高糖饮食会增加尿液中钙的排泄,进一步加重结石形成风险。

3.代谢异常,体质埋下 “结石种子”

部分人天生存在代谢问题,比如钙磷代谢紊乱、尿酸代谢异常,或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疾病,会导致体内有害物质代谢排出受阻,为结石形成提供 “温床”。这类人群即使饮食注意,也可能反复出现结石。

4.尿路梗阻,尿液 “滞留” 促结石

若存在输尿管狭窄、前列腺增生、尿路畸形等问题,尿液排出不畅会长期滞留,其中的杂质容易沉积,逐渐形成结石。同时,滞留的尿液还可能滋生细菌,引发尿路感染,而感染又会进一步促进结石增大。

肾结石中医怎么治疗?

面对肾结石的困扰,不少患者希望通过中医调理,既能排石又能减少复发。陈顺涛主任在临床上善用并化裁经典经验方——三金排石汤,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金排石汤由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芒硝、石苇、川牛膝、滑石粉、车前草、茯苓、泽泻、甘草组成。

方中金钱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是治疗结石的 “核心药”,能促进结石松动溶解;海金沙善通利水道,可冲刷尿道,助力结石排出;鸡内金健脾消食、化坚消石,能软化结石,减少结石对尿路的刺激。三者合用,构成 “排石铁三角”,直击结石病灶。

车前子、石韦、瞿麦、茯苓、泽泻进一步增强清热利尿、通淋的作用,增加尿量,通过尿液冲刷加速结石排出;滑石清热渗湿,能缓解结石引起的尿路灼热、疼痛;甘草调和诸药,减轻清热利湿药对脾胃的刺激。

加减妙用

若患者疼痛明显,加延胡索、郁金行气止痛;

若伴有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清热解毒;

若患者体质偏虚,易疲劳、怕冷,加白术健脾益气,或加杜仲、枸杞子补肾;

若结石较大、质地坚硬,加三棱、莪术活血化瘀,助结石松动。

医案

患者:蔡先生,25岁。

主诉:左侧腰部阵发性绞痛3天,伴小便涩痛,尿色黄赤。B超显示:左肾盂内见一0.6cm x 0.5cm强回声光团,伴轻度积水。

初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石淋。

辨证:下焦湿热,瘀结成石。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开方:三金排石汤为基础方加减。

方药:金钱草 车前草 白花蛇舌草 夏枯草 菊花 、桑叶 干荷叶 、茯苓。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

医嘱:嘱其每日饮水不少于3000毫升,配合跳绳运动。

二诊:服药3天后反馈腰腹疼痛明显减轻,尿频、尿急症状缓解;服药10天后排尿时突然感觉尿道有轻微堵塞感,随后症状消失,当天去医院复查 B 超,提示左肾积水消失,未见结石影。

结果:陈主任为其调整方剂,巩固调理2周,以健脾利湿,预防结石复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