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前后,寒邪易侵袭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关节疼痛、僵硬,尤其是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症状可能加重。

天气变化、潮湿受凉会导致关节炎疼痛加重,尤其是膝关节。

关节炎能治好吗?有哪些常见症状?中医怎么根治?一起来看看。

1

关节炎早期的5大异常症状

关节炎,顾名思义就是关节出现了炎症,常表现为关节疼痛,但有疼痛并不代表一定有关节炎,除疼痛症状外,关节炎还常伴有关节肿胀、僵硬、活动受限(如握拳受限),甚至关节变形等表现。

  1. 特殊性疼痛——不是普通的酸痛

与很多人想象的酸痛不同,关节炎早期的疼痛有其特殊性。这种疼痛主要出现在上下楼梯、蹲下起立、长时间步行或爬山后。更重要的是,这种疼痛会逐步加重,发作次数也会不断增加。

2.关节僵硬——像机器缺了油

这是关节炎最为具显著特征的早期症状当中的一个。患者于久坐之后,亦或是早晨起床之时,会觉得膝关节呈现出紧绷、僵硬的状态,需活动几分钟,方可使正常状态得以缓解。

3.关节打软——走路时的“不可靠感”

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却很重要的症状。患者会感觉膝关节乏力,走路时发软好像随时要“跪下去”的那种感觉。这种症状,提示关节周围的肌肉开始萎缩,关节的稳定性下降。

4.膝关节后方紧张——伸直都费力

患者会感觉膝关节后方,有抽筋般的感觉,想把腿伸直,都显得极为费力。这种症状,往往在提示,关节囊已经出现了挛缩状况,关节的活动范围,也开始受到了限制。

5.肿胀发热——炎症反应的外在表现

在活动后,或受凉后,膝关节会出现肿胀,摸上去还会发热。这是关节内出现无菌性的炎症反应,是软骨磨损所引发的免疫反应。

2

中医辨证治关节炎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表示,身体关节病可归属于中医痹病,它是怎么造成的呢?是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它们偷偷地藏在关节里,痹阻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时间久了会出现筋骨关节的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变形

所以,当天气变化、寒潮来袭以及生活在寒冷、潮湿地方时,正好是诱发关节病的“导火索”,关节就开始痛了,所以,关节是“天气预报员”真的不夸张。

而全身关节中相对较为脆弱的,要数膝关节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老膝先衰”。因为上面只有很薄的一层皮肤。

所以,如果感觉自己的膝盖发冷、疼痛、咯吱咯吱响,一定要注意护膝,预防关节炎。

简单又很重要的,就是要时刻保暖

中医认为,风、寒、湿等外邪入侵人体,会致使气血瘀滞,关节经络受阻,进而引发疾病。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祛风湿药

这类药物能够有效祛除留滞在经络、肌肉、骨节中的风湿之邪,进而缓解或消除肢体疼痛、关节不利或肿大、筋脉拘挛等症状,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恢复关节功能。

常用的祛风湿药共有 12 味,可细分为以下几类:

● 祛风湿止痛药:独活、防己、威灵仙、川乌、草乌。

● 祛风湿舒筋活络药:秦艽、桑枝、青风藤、海风藤、木瓜、乌梢蛇。

● 祛风湿强筋骨药:桑寄生。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多数祛风湿药具有抗炎、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不仅有助于缓解症状,还能从根本上遏制病情的发展。

活血化湿化痰药

在痹病的发展过程中,痰浊、瘀血、水湿往往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液运行不畅会导致瘀血,津液凝聚会形成痰浊,水液停滞则会产生水湿。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致使关节疼痛加剧,关节周围形成结节,皮肤也可能出现瘀斑等问题,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活血化湿化痰药不可或缺。

● 活血药类:牛膝、红花、鸡血藤、丹参、桃仁、川芎、乳香、没药、姜黄。

● 化湿药类:薏苡仁、茯苓、苍术。

● 化痰药类:白芥子。

然而,病情是复杂多样的,往往是“风、寒、湿”三种邪气一起侵袭人体,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个适合治疗由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病的古方·蠲痹汤

“蠲”,意为消除、去除;痹,便是今天所说的风寒湿邪导致的关节病,临床中风、寒、湿邪偏向不明显者便可使用它。

一般用量:羌活10克、独活10克、秦艽10克、当归30克、白芍5克、炙甘草5克、海风藤20克、桑枝30克、桂枝5克、乳香15克、木香15克。

功效及应用:具有祛风除湿、蠲痹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风寒湿邪引起的痹病,主要表现为身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项背拘急、筋脉挛急、腰膝沉重、肢体麻木等症状。

全方一边祛风寒湿邪气,一边疏通经络,恢复气血运行,同时还养血,激活身体正气,可以有效缓解我们肢体关节疼痛、酸胀、麻木、僵直、活动不利等症状。

寒露是关节炎的“高危窗口期”,稍有不慎,关节疼痛、僵硬甚至变形可能悄然找上门。

当关节疼痛显著加剧,妨碍日常活动,或突然出现关节明显红肿、热痛,晨僵时间延长(超过30分钟),并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建议尽快到专科进行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