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膝盖是否比天气预报还准?一到阴雨天,膝盖就又酸又胀,上下楼梯得扶着扶手慢慢挪;蹲下去系个鞋带,起身时膝盖‘咯吱’响还疼得钻心?这要怎么办?

膝关节风湿痛是怎么引起的?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认为,膝关节风湿痛在中医属于“痹症”范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是其核心病机。简单来说,就是外界的邪气入侵,堵住了气血运行的通道。

1.外邪侵袭,不通则痛(外在诱因)

风邪:导致疼痛位置游走不定,今天左膝痛,明天右膝痛。

寒邪:导致疼痛剧烈,像针刺一样,遇冷加重,热敷后缓解。

湿邪:导致膝关节酸沉、肿胀、无力,感觉像绑了沙袋。

现代人长期处于空调环境、穿衣单薄、淋雨涉水等,都给了这些邪气可乘之机。

2.慢性劳损,筋脉失养(加速因素)

年龄增长、过度负重、肥胖、运动损伤等,会导致膝关节周围的筋骨长期劳损,局部气血循环变差,从而更易被外邪侵袭,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3.肝肾亏虚,不荣则痛(根本内因)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人到中年,肝肾精气自然衰退,无法充分滋养筋脉和骨骼,就会导致筋骨脆弱、退化。这是风湿痛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且反复难愈的根本原因。

如何识别膝关节风湿痛?身体发出的这些信号要警惕

疼痛:初期为酸痛、胀痛,后期可能出现冷痛、刺痛,夜间或晨起时可能加重。

沉重乏力:感觉膝盖无力,上下楼梯或走路时尤其明显。

肿胀变形:关节腔内可能有积液,导致肿胀;长期患病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如O型腿、X型腿)。

活动受限:屈伸不便,蹲下、起立困难,严重时关节活动有摩擦感或响声。

怕冷喜温:膝盖部位总是感觉冰凉,喜欢用热水袋敷或穿护膝。

膝关节风湿痛中医怎么治疗?

对于临床上常见的“风寒湿痹,兼有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风湿痛,陈顺涛主任尤为推崇唐代名方独活寄生汤。他指出,此方之妙,在于它并非简单地“止痛”,而是“祛邪”与“扶正”并举,实现了标本兼治。

独活寄生汤由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地黄组成。

方中独活作为君药,能够祛除下焦风寒湿邪,治疗痹痛;细辛、防风、秦艽、桂心协助独活祛风胜湿、宣痹止痛,共同作为臣药。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肝肾、祛风湿、壮筋骨;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养血活血,旨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皆为佐药。甘草能够调和诸药,作为使药。

加减妙用:比如针对湿气重、膝盖肿胀明显的患者,会加防己、薏苡仁增强祛湿效果;针对疼痛剧烈、遇寒加重的患者,会稍增桂枝、细辛温通散寒。

医案

患者:谢女士,52岁。

主诉:双膝关节反复冷痛、酸沉8年,近两年加重。遇冷及阴雨天疼痛难忍,夜间常痛醒,伴腰膝酸软,上下楼需扶栏杆。

初诊:见其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痹症(风寒湿痹,肝肾亏虚,气血不足)。

治以: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开方:独活寄生汤加减,根据其疼痛剧烈、夜不能寐的情况,稍佐乳香、没药以增强活血止痛之力。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

医嘱:叮嘱患者日常注意膝盖保暖,避免久站久坐。

二诊:服用7剂后反馈膝盖冷痛感明显减轻,夜间已能安睡,感觉双腿比之前轻松。继续巩固治疗。

结果:膝盖冷痛的情况消失,腰膝酸软的感觉也基本消失。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