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梳头一掉一大把,发顶越来越稀疏,发际线肉眼可见后移……这不仅仅是外貌的焦虑,更是身体内部发出的健康警报。

脱发严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头发的润泽与生长需要充足血液的濡养;而“气能生血”,气的推动功能是化生血液的动力。同时,肝藏血、肾藏精,其华在发,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脱发与肝、肾、脾三脏及气血的盛衰息息相关。

气血两虚(最常见):多见于产后、久病或思虑过度的人群。气血不足,无法上荣于头面,发根失养,导致头发细软、稀疏、干枯,一梳就掉。常伴有面色萎黄、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肝肾不足:多见于中老年或用脑过度者。肾精亏虚,肝血不足,无法滋养毛发,表现为头发大量脱落、早白、枯脆,并伴有腰膝酸软、耳鸣、记忆力下降等。

湿热上蒸:常见于脂溢性脱发。因饮食油腻、压力大导致湿热内生,熏蒸头皮,表现为头发油腻、头皮瘙痒、头屑多,脱发区域多从头顶或前额开始。

血热风燥:多见于斑秃(鬼剃头)。体内血热生风,风动则发落,常表现为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头皮发红光亮。

脱发严重中医怎么调理?

现代人劳累过度、熬夜、节食等导致的气血两虚型脱发,尤为普遍。对于这种类型的脱发,陈顺涛主任首推中医经典名方——八珍汤,此方能气血双补,从根源生发。

八珍汤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八味药材组成。

方解

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四物汤):养血活血,为头发提供滋养的 “基础原料”;

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增强气血生化功能,让身体 “会造血、能运血”。

诸药合用,共同起到益气补血的核心作用。气血充盈,则能顺利上达头皮,濡养发根,如同为干涸的土地注入了活水和养分,从而有效减少脱发、改善发质、促进新发生长。

陈主任提醒,临床应用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如加入何首乌、枸杞子、桑葚可增强补肝肾、乌须发的功效;若兼有脾虚湿盛,可加入半夏、陈皮等。

医案

患者:李女士,32岁。

主诉:脱发严重 1 年余。每日脱发量超 100 根,发顶稀疏可见头皮,发际线后移约 2cm,头发干枯毛躁,伴随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经期延后、经量偏少、失眠多梦等症状。自述长期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曾尝试多款防脱洗发水、生发液,效果均不明显,焦虑情绪严重。

初诊: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气血两虚型脱发。

开方:八珍汤加减。

方药:熟地黄 15g、当归 12g、白芍 10g、川芎 6g、党参 15g、白术 12g、茯苓 10g、炙甘草 6g、枸杞 10g、制何首乌 10g,7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早晚服用。

医嘱:建议规律作息(每晚 11 点前入睡)、均衡饮食(多吃红枣、桂圆、山药等健脾养血食物)、减少染发烫发。

二诊:服药1周后,自觉精神好转,睡眠改善。脱发量略有减少。效不更方,继续巩固调理。

结果:调理一个多月后,发顶长出细小绒毛,头发变得柔顺有光泽,面色较前红润,经期恢复正常。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