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发病率很高,年龄多在40岁以后,而且女性多于男性。三叉神经痛发作时疼痛剧烈,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用什么药治疗最快好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表示,三叉神经痛在中医上可以属于面痛、头痛的范畴,容易与牙痛混淆。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发病是由于五脏六腑失调、气血不畅、三阳经筋受邪风火痰毒阻断耳脉经络,从而压迫损伤三叉神经导致疼痛。

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及特点


1、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为刀割、火烧、针刺或电击样剧痛,发病时突然开始,疼痛也可骤然消失,持续几秒或几分钟后立刻停止,停止后无任何不适症状。在二次发作期间完全无痛。


2、三叉神经对称分布在面部两侧,每侧有三支,主要管颜面、牙齿、角膜、鼻腔、口唇、大部分头皮和脑膜的感觉,所以三叉神经痛就发生在这些部位。常是面部一侧的一个或几个部位发病,双侧同时发病的极少见。发病初期,可先集中某一支分布区,长时间不变,多在一侧的第2支或第3支内的区域。


3、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发作时,三叉神经痛患者受累的半侧面部可呈现痉挛性扭曲,发作终止后有时出现交感神经症,主要的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为患侧面部先发白,然后潮红,结膜充血,并伴有流泪、流涕、流涎等。发病后期,可能出现结合膜发炎,口腔炎等。有的病人在疼痛发作时,用手掌握住面颊并用力地搓揉,以期缓解疼痛。久而久之使患侧面部皮肤变粗糙、增厚、眉毛稀少甚至脱落。


4、三叉神经痛发病呈周期性,有的人几天一次,有的人几周、几月一次,病情严重的三叉神经痛可能一天数十次。有的患者每天的某个季节经常发病,过了这个季节就不再发作,然后来年这个时候又开始发作。



中医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也很有疗效,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方子——三叉汤,它能清热泻火、快速止痛,还能治痛风、耳鸣、目眩!

三叉汤

组成:生石膏、葛根、赤芍、钩藤、苍耳子、柴胡、蔓荆子、黄芩、荆芥、薄荷、甘草各、全蝎、蜈蚣。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泻火,平肝止痉。


主治:三叉神经痛、痛风


运用:头面部刺痛如触电样,耳鸣目眩,舌苔黄、舌质红、脉弦而数。


加减:若目痛甚者加桑叶、菊花;牙痛甚者加细辛、生地、牛膝。

三叉汤出自《赵锡武医疗经验》。方中石膏、黄芩、葛根清阳明之火热;柴胡配黄芩以清泄肝胆之热;荆芥、钩藤、薄荷、苍耳子、蔓荆子驱风散火;全蝎、蜈蚣熄风止痉;赤芍活血祛瘀;甘草泻火。合而为剂,为治三叉神经痛的特效方剂,共奏清热泻火,平肝止痉之效。

医案


患者:谢先生,年龄56岁。


主诉:主因右侧面颊部抽掣样疼痛3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3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右侧面部疼痛,经当地医院诊为“三叉神经痛”,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后一度好转,近几年来工作劳累时即易复发。1个月前过度劳累后复感冒,引起右侧面颊部抽掣样、刀割样疼痛,漱口、洗脸、饮食、说话均可引起发作,再次口服“卡马西平”效果不好,自行加大3倍剂量,但仍然疼痛难忍,伴头脑昏沉,精神萎靡,面色灰垢,右面部疼痛以鼻翼旁最甚。


初诊:口苦,大便溏而粘滞不爽,舌质胖红,苔白厚腻,脉濡缓微弦。


诊断:三叉神经痛。


辨证:湿浊阻络,肝阳上扰。


治则:清热泻火,平肝止痉。


开方:三叉汤加减。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用。


二诊:疼痛开始缓解,除用力咀嚼时疼痛外,洗漱、说话已基本不痛。效不更方继续开了7剂药。


结果:诸症痊愈,随访6个月未复发。

中医治病讲究方症结合,对症用药,并不是将名方照搬使用就能治病,需诸药合用,君臣佐使,才能共凑奇效。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长按下图扫描二维码,一对一咨询老中医。



专家介绍


陈顺涛,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副主任医师,197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历任所在医院科主任、副院长、院长工作多年。1992 年在上海龙华医院皮肤科进修深造。


擅长使用中医内调和外治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甲亢、减,桥本氏甲状腺炎,内科疾病,疑难杂症等。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妇科月经失调、各种类型的闭经如多囊卵巢、卵巢早衰、月经稀发以及复发性流产、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等妊娠病。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皮肤疾病如过敏性荨麻疹,顽固性皮肤癌痒症,痤疮性皮炎急慢性湿疹,带状疱疹,疗疮疗毒,性病等疑难病症。


坐诊时间:每周一、三、四、五、六上午9:30-下午16:30

坐诊地点: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洪城时代广场1栋贡方堂国医馆 · 中医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