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类疾病,如胆结石与肾结石,正悄然影响着许多人的健康。它们的出现,不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还对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中医有什么最佳排石方法吗?
胆结石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胆结石:多因胆汁淤积、胆固醇过饱和或胆色素沉积,与高脂饮食、肥胖、代谢异常相关。
肾结石:尿液中的钙、草酸、尿酸等物质浓度过高,结晶沉积成石,与饮水不足、高盐高蛋白饮食、代谢疾病有关。
胆结石有什么症状表现?
腹痛:这是胆结石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右上腹隐痛或胀痛,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疼痛可能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引发急性胆囊炎时,会出现剧烈的右上腹绞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消化不良:胆结石影响胆汁正常排泄,导致脂肪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常出现腹胀、嗳气、厌油腻等消化不良症状。
肾结石有什么症状表现?
疼痛:疼痛程度因结石大小和位置而异。较小的结石在肾脏内移动时,可能引起肾绞痛,疼痛剧烈难忍,多为单侧腰部或上腹部疼痛,可向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放射,常伴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较大的结石固定在肾脏内,可能仅表现为腰部酸胀不适。
血尿:结石在肾脏内移动或损伤肾脏黏膜,会导致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即尿液在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
胆结石肾结石中医怎么治疗?
南昌贡方堂中医门诊部陈顺涛主任表示,结石属“石淋”“砂淋”范畴,主因湿热蕴结下焦,气滞血瘀,日久成石。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体质偏颇(如湿热体质)是诱因。
中医治疗结石注重“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尤其适合小结石或术后防复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经典方——石韦散,能轻松排石不伤身!
石韦散由通草60克、石韦60克、王不留行30克、滑石60克、甘草、当归各60克、白术、瞿麦、芍药、冬葵子各90克组成。
方中以石韦、车前仁、瞿麦、滑石、木通、赤茯苓为主药,能呈较强泻火通淋,排除结石功效。榆白皮、冬葵子、滑石三药擅长滑利窍道,赤芍、甘草药擅长缓其急迫,均有利于排出结石。若加化石的金钱草、鸡内金、火硝之类,阻止尿液成分改变,疗效更佳。此方通过增加尿量,滑利窍道,松弛尿管,达到排石目的。
加减妙用:疼痛剧烈加延胡索、白芍缓急止痛;血尿明显加小蓟、白茅根凉血止血;湿热重加茵陈、黄柏清热祛湿。
医案
患者:刘先生,45岁。
主诉:平时工作繁忙,喝水较少且饮食不规律。近几个月来,他常感觉右侧腰部隐隐作痛,起初并未在意。直到有一天,突然出现剧烈的右肾绞痛,疼痛难忍,还伴有恶心呕吐,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检查,确诊为右肾结石,结石大小约 0.8cm×0.6cm。在尝试了一些常规治疗方法后,效果不佳。后来,刘先生经人介绍来到南昌贡方堂中医诊所,找到了陈顺涛医生。
初诊: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滑均为"石淋"之象。
开方:石韦散加减,并嘱咐刘先生要大量饮水、适当运动。
结果:服药7天后腰部不怎么痛了,一个月后,再次复查时惊喜地发现,结石已经缩小至 0.4cm×0.3cm,且位置下移。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后,结石成功排出体外。
预防结石:中医教你“防石”秘诀
多喝水:每日饮水2000-3000ml,稀释尿液/胆汁。
饮食忌口:
胆结石:少油腻、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
肾结石:限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高嘌呤食物。
中医调理:湿热体质者可定期服用玉米须茶、金钱草茶清热利湿。
适度运动:跳绳、爬楼梯促进小结石排出。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