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每月那几天,量多到让人心慌,频繁更换卫生巾、甚至担心侧漏?伴随而来的暗红或紫黑血块,更是触目惊心...月经量大血块多不仅仅是麻烦,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这要怎么办?
月经量大血块多是怎么回事?
正常的月经量约为20-80ml,周期规律。如果经量明显增多(>80ml)、行经时间延长(>7天),或伴有大量、频繁的血块(尤其颜色暗紫、质地稠厚),就属于中医“月经过多”、“崩漏”(淋漓不尽)或“经血有块”的范畴。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妇科医生万倩雯表示,导致月经量多、血块多的原因很多,如子宫肌瘤、腺肌症、内分泌失调(如黄体功能不足)、凝血功能障碍、放置宫内节育器等。在寻求中医调理前,务必先到正规医院妇科进行相关检查(如B超、性激素六项等),排除器质性病变! 在排除了明确器质性问题,或作为辅助调理时,中医辨证施治优势显著。
从中医角度看,月经量多、血块多的核心病机常与 “气虚”和“血瘀” 相关,且常常并存,气虚是本,血瘀是标。
气虚不摄(根本原因):
成因:先天禀赋不足、过度劳累(劳力、劳心)、思虑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久病体虚、产后失养等,导致脾气虚弱。脾主统血,气为血之帅。脾气亏虚,则统摄无权,无法固摄血液在脉道中正常运行,导致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止。
表现:月经量多、色淡、质稀;或量多但后期淋漓不尽;血块可能相对较少或色淡质软;同时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小腹空坠感、动则汗出、容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血瘀阻滞(常见伴随或结果):
成因:气虚推动无力,血液运行迟滞成瘀;或经期产后感受寒邪(贪凉饮冷、淋雨涉水),寒凝血瘀;或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表现:经量多或淋漓,经色紫暗、血块多且大,血块排出后腹痛可能减轻;伴有小腹疼痛拒按(刺痛、冷痛)、经前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弦涩。
月经量大血块多中医怎么调理效果好?
针对辨证以“脾气虚弱,气不摄血”为主要矛盾(常兼有轻度血瘀)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下血,万倩雯医生特别推崇源自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的经典名方——举元煎。此方立意精纯,药简力专。
举元煎由人参(或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甘草5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升提、固冲止血的功效。
方中黄芪、党参能补气健脾,增强气的固摄能力;白术健脾燥湿,辅助补气;升麻升阳举陷,让气虚下陷的状态得到改善;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力,从根源上解决气虚导致的经量多、血块多问题。
加减妙用:
兼有血瘀(血块多、色暗、腹痛):可少量加入益母草、三七粉(冲服)、炒蒲黄等化瘀止血之品,务必在医师指导下,避免活血过度加重出血。
出血量极大、势急(暴崩):常需先急则治标,加用大量炭类药(如荆芥炭、艾叶炭、血余炭)或煅龙骨、煅牡蛎、仙鹤草等固涩止血,待势缓再以举元煎固本。
兼有肾气虚(腰膝酸软):可加入杜仲、续断、山茱萸等补肾固冲。
医案
患者:许女士,35岁。
主诉:近半年来月经量大得惊人,每次经期要持续 7-8 天,每天需用 12片以上卫生巾,且血块较多,时常感觉头晕、浑身乏力,稍微活动就气短。她尝试过西药止血,但停药后又会复发。
初诊: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象沉细弱。
诊断:气虚型月经过多。
开方:举元煎加减。
医嘱:同时嘱咐她经期避免劳累,少吃生冷食物。
结果:服用1个周期后,王女士发现经量明显减少,血块也少了很多,头晕乏力的症状有所缓解;继续调理2个周期,经期缩短至5天,经量恢复正常,血块基本消失,整个人气色好了不少,再也不用为那几天发愁了。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