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扰,大姨妈该走的时候磨磨蹭蹭,滴滴答答拖个十天半个月,甚至更久?量不大,但就是淋漓不尽?这种情况在中医里叫“崩漏”。
月经淋漓不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妇科医生万倩雯指出:“月经淋漓不尽,绝不是小事,它是身体内部平衡失调发出的重要信号!中医看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找到‘漏洞’在哪里。” 她解释说,常见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类。
1.“堤坝不牢”——脾虚兜不住血了!
这是万医师在门诊遇到最多的情况。“脾在中医里管着‘统血’,就像身体的堤坝,负责管理血液在血管里正常运行。” 如果长期劳累、操心、饮食不规律伤了脾胃之气,这个“堤坝”就不稳固了,血就容易“渗漏”出来,表现为月经色淡、质稀,拖拖拉拉,人还特别容易累,没精神,胃口差,脸色发黄。万医师形容:“这时候的身体,就像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
2.“根基不稳”——肾气亏虚守不住了!
“肾为先天之本,也管着咱们的生殖和封藏。” 万医师说,尤其是生完孩子、流产次数多,或者年龄渐长、长期熬夜耗损肾气的女性,容易出现肾虚(分肾阳虚和肾阴虚)。肾气不足,就像房子的根基不稳,守不住经血,也会导致淋漓不尽。可能伴随腰膝酸软、怕冷或手脚心发热、头晕耳鸣等症状。
3.“内火太旺”——热血乱窜止不住!
“体内有热,尤其是‘虚热’(阴虚生内热)或者‘实热’(吃太多辛辣、情绪急躁肝火旺),这股‘火’会迫使血液不按常道走,加速运行甚至妄行。” 万医师解释,这种类型的月经颜色通常偏红或深红,质地可能粘稠些,人容易感觉口干、心烦。
4.“管道不通”——瘀血堵住血难归!
万医生打了个比方:“就像水管里有淤泥堵住了,水流不畅,滴滴答答。” 人流、宫腔手术史,或者长期生闷气导致气血不畅,形成瘀血阻滞在子宫,新血不得归经,也会造成月经淋漓,颜色常暗紫有血块,小肚子还可能隐隐作痛,按着不舒服。
月经淋漓不尽中医怎么调理效果好?
在众多调理崩漏(尤其是漏下不止)的方子里,万倩雯医生特别推崇并善用清代名医傅青主的固本止崩汤。这个方子,名字就点明了它的精髓——‘固本’是根本,‘止崩’是目的。它特别擅长对付脾虚气不摄血这个最常见的原因。”
固本止崩汤由熟地黄、白术、生黄芪、人参、当归、生姜组成,具有益气,补血,止血之功效。
方中熟地、人参、生黄芪、当归均有大补气血的功效;炒白术健脾补气,还有安胎的作用,是妇科要药;生姜温经止血。诸药合用,重在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同时兼顾温经止血。
加减妙用:比如气血特虚的加党参、阿胶;阴虚明显的加枸杞、旱莲草;要是带点瘀的,稍加点益母草。
医案
患者:杨女士,27岁。
主诉:月经量多半年,伴淋漓不断加重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半年前因“高考”压力大,月经量逐渐增多,且出血均需半个月以上才能干净,曾服中药及中成药疗效不显。经亲戚介绍到我处就诊。症见:本次月经来了18天未净,经血淋漓不断,血色淡红,神倦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四肢不温,纳谷不香,大便稀溏。
初诊:舌淡苔薄,脉细尺弱。
西医诊断: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医诊断:崩漏。
辨证:脾气不足,固摄无力。
治则:健脾益气,固崩止血。
开方:固本止崩汤加减。
方药:黄芪3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党参15克,砂仁10克,柴胡6克,升麻 6克,陈皮 10克,姜炭6克,阿胶10克(烊化),棕榈炭10克,茜草炭10克, 仙鹤草20克,乌贼骨20克。5剂水煎服,日1剂,早中晚服用。
二诊:患者自述服用中药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仍感纳差,大便偏稀,上方加白扁豆15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煨葛根10克以健脾消食止泻,处方如下:
黄芪3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党参15克,砂仁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陈皮10克,姜炭6克,阿胶10克(烊化),棕榈炭10克,茜草炭10克, 仙鹤草20克,乌贼骨20克,白扁豆15克,炒神曲10克,炒山楂10克,炒麦芽10克,煨葛根10克。
三诊:上方服药3剂后,阴道出血已止,精神好转,手足渐温,纳食好转,大便成形,每日一解。患者要求按上方继服,上方减茜草炭、棕榈炭再服14剂。虽然血止,病情好转,仍当益气养血,调理冲任,嘱其加服归脾丸,健脾益气,养血调经,进行调理。
四诊:患者自述诸症减轻,无其他不适,前方去乌贼骨、加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调肾复宫,再服14剂。
五诊:患者自述月经来了,月经量适中,色转鲜红,6天即净,精神转佳,饮食、大便正常。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