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经期就如临大敌,痛经逐年加剧,月经紊乱不堪?这可能是卵巢巧克力囊肿发出的健康警报。巧克力囊肿虽名字甜美,却是困扰众多女性的妇科难题。
什么是巧克力囊肿?
巧克力囊肿(医学名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常见表现。本应生长在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细胞,异位到卵巢组织内生长,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出血,形成陈旧性积血的囊肿。因其内容物呈暗褐色、黏稠状,类似巧克力液,故得此名。
巧克力囊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妇科医生万倩雯指出,中医虽无"巧克力囊肿"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可归属于"癥瘕"、"痛经"、"月经不调"等范畴。核心病机为"瘀血内阻",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气滞血瘀:长期情志不遂、抑郁恼怒,导致肝气郁结,气滞则血行不畅,瘀血积聚而成癥瘕。
寒凝血瘀: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寒客胞宫,血遇寒则凝,形成瘀血。
湿热瘀阻:脾虚湿盛,湿郁化热,或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与血相搏,结而成瘀。
肾虚血瘀:素体肾虚,或久病多产,肾气亏损,推动无力,血行迟缓而成瘀。
巧克力囊肿中医怎么调理治疗?
万倩雯医生表示,在治疗巧克力囊肿的中医方剂中,桂枝茯苓丸无疑是应用最广泛的经典方剂之一。此方源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已有近1800年历史。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 5 味中药组成。
桂枝:温通经脉、散寒止痛,帮身体 “打通” 瘀堵的气血,尤其适合寒凝血瘀的患者,缓解经期冷痛;
茯苓:健脾利湿、宁心安神,既能化解体内痰湿,避免瘀堵加重,又能改善因囊肿引起的失眠、烦躁;
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能消散卵巢内的瘀血块,减轻囊肿周围的炎症,缓解痛经;
桃仁:破血行滞、润燥滑肠,针对深层血瘀,帮内膜碎片和瘀血排出体外,慢慢缩小囊肿。
这5味药搭配,既能活血化瘀消囊肿,又能温通散寒、健脾利湿,从多个角度改善血瘀问题,不会像单纯活血的药物那样 “伤正气”,适合长期调理。
加减妙用:
气滞明显者,加香附、郁金、柴胡疏肝理气;
寒凝血瘀者,加小茴香、干姜、肉桂温经散寒;
湿热瘀阻者,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清热利湿;
肾虚血瘀者,加菟丝子、杜仲、桑寄生补肾活血。
医案
患者:胡女士,32岁。
主诉:每次月经前 1 周就开始小腹坠痛,经期当天痛到卧床,必须吃止痛药;月经有大量暗黑色血块,经量比平时多 1/3;备孕 2 年没成功,B 超显示左侧卵巢有一个 3.2cm×2.8cm 的巧克力囊肿
初诊:患者平时爱吃冰饮,冬天也穿露脚踝的鞋子,经期常碰冷水;舌色暗紫,有瘀点,舌苔薄白。
诊断:寒凝血瘀型巧克力囊肿。
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减。加干姜、艾叶(增强温经散寒效果,缓解冷痛),减少赤芍用量(避免寒凉伤脾),每日 1 剂,分 2 次温服,经期前 1 周加量,经期停药。
医嘱:彻底戒掉冰饮、雪糕,经期用温水洗头,睡前用艾叶水泡脚 15 分钟(温通盆腔气血);每天快走 30 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多吃生姜、红枣、红豆等温性食物,少吃油腻、生冷食物。
结果:1 个月后反馈 痛经轻了很多,不用吃止痛药也能下床,月经血块少了一半;2个月后经期腹痛基本消失,经量恢复正常,B 超复查显示囊肿缩小到 2.1cm×1.9cm,目前仍在巩固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