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作为女性非常重要的生理现象,与生育、衰老等方面密切相关,月经的异常往往是女性机体受病的反映。
新加坡贡方堂妇科老中医丘保润表示,正常的月经一般28天为一个周期,持续3-7天,经量第一天稍少,第二、三天较多,第四天后逐渐减少,总量50-80ml,经色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常见的月经失调有月经周期紊乱、月经过多、月经过少、闭经、痛经、经间期出血等等。
月经量少可能是内分泌异常所引起,例如卵巢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宫腔手术操作造成的内膜损伤、感染也有可能引起月经量少。如果女性朋友连续两个月经周期出现经量少的情况,就应该及时就医。
中医认为月经量少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虚证,二是实证。肾虚、血虚可能引起月经量少,血瘀气滞、痰湿体质等实证同样可能引起月经量变少。
辨证论治
肾虚证:经量少色淡,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足跟痛,夜尿多。舌淡,脉沉弱。
治法: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山药、茯苓)
血瘀证:经少色紫,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
血虚证: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质稀;或伴有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下腹空坠。舌淡红,脉细。
治法:养血益气调经
方药:滋血汤(人参、山药、黄芪、茯苓、川芎、当归、白芍、熟地)
痰湿症:月经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多黏腻。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燥湿调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法夏、陈皮、茯苓、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神曲、生姜、甘草)
总之,针对月经量少的调理,中医讲求辨证施治,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对应的内服中药,同时配以不同类型的外治疗法,如虚证患者可以配合使用艾灸、针刺,实证患者则配合刺络放血、埋线、针灸。这些疗法都能对调经起到辅助作用。
而平常工作紧张压力较大,容易气郁的女性朋友不妨泡一些花茶来行气解郁,如玫瑰花茶、素馨花茶。枸杞子对于肾虚经量偏少的朋友,也是一款相当不错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