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如“挤牙膏”?三天蹲厕“颗粒无收”?别再把便秘当小事!它不仅是肠道的“罢工警告”,更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隐形推手。
便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科专家陈顺涛主任指出,中医认为便秘的发生,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密切相关,根源则涉及多个脏腑和内外因素。
1.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罪魁祸首:过食辛辣、煎炸、油腻、烧烤等热性食物;过度饮酒;饮水不足;新鲜蔬果、粗纤维摄入过少。
后果:胃肠积热,耗伤肠道津液,导致粪便干结如羊屎,难以排出(热秘)。
2.情志失调,气机郁滞:
罪魁祸首:长期压力大、焦虑、抑郁、思虑过度、久坐少动。
后果: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为血之帅”,气滞则推动无力,导致大便虽不干硬,但排出困难,常有腹胀、嗳气(气秘)。
3.体虚劳倦,推动乏力:
罪魁祸首:年老体弱、久病、产后、长期过度劳累;脾胃气虚或阳虚。
后果:
气虚秘: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大便不一定干硬。
阳虚秘(冷秘):腹部冷痛,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四肢不温。大便艰涩难下。
4.感受外邪或病后失调:
罪魁祸首:外感热病(如感冒发烧)后期余热未清;或热病伤津耗液;某些药物(如钙片、铁剂、部分止痛药)的副作用。
后果:肠道燥热或津亏,传导失司。
陈顺涛主任强调:“辨证是治疗便秘的关键!不同类型的便秘,治法截然不同。盲目使用泻药,尤其是刺激性泻药,可能损伤脾胃正气,形成依赖,甚至加重病情。”
便秘中医怎么调理治疗?
陈顺涛主任称,在众多治疗便秘的方剂中,有一个出自《伤寒论》的千古名方,专为阳明腑实证——即实热积滞内结肠胃的重症便秘而设,它就是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具有攻下热结之功效。
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
加减妙用:若兼气虚者,宜加人参补气,防泻下气脱;兼阴津不足者,加玄参、生地以滋阴润燥。
医案
患者:张先生,45岁。
主诉:便秘腹胀腹痛5天,加重伴发热1天。
病史:平素喜食辛辣油腻,工作压力大。5天前因连续加班、饮食不规律后出现便秘,初起大便干硬难解,后完全不通。自服多种“通便茶”、“润肠丸”无效。近1日出现腹部胀满硬痛拒按,午后潮热(体温38.2℃),烦躁,口干口臭,不思饮食,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厚焦燥,脉沉实有力。
西医检查:腹部X线提示肠腔积气明显,未见明显梗阻器质性病变。
中医诊断:便秘 (阳明腑实证 - 热秘重症)
治法:峻下热结,通腑泄热。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 (后下) 12g、芒硝 (冲服) 9g、厚朴 15g、枳实 12g、黄芩 10g (增强清热)、焦山楂 15g (助消积)
用法:1剂,急煎,嘱首次服半量,观察反应。
二诊:服药后约2小时,患者肠鸣辘辘,矢气频转,随后泻下大量臭秽燥屎及黄褐色稀水,腹胀腹痛顿减,体温开始下降。热退身凉,腹胀痛基本消失,有饥饿感。舌苔转薄黄。原方停用,恐过下伤正。改予麻子仁丸润肠通便善后,并嘱清淡饮食,多饮水。
结果:随访一周,大便通畅,每日一行。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